脱贫奔康路上,扶上马送一程!来看梅州日报记者在省定贫困村大罗村蹲点采访纪实

“刚下过雨,进来大罗的山路很不好走吧?”“村道正在拓宽,过阵子再来就不一样啦,现在的大罗是一天一个样。”一进丰顺县汤西镇大罗村村委大门,几位中年男子热情地迎上来。据介绍,眼前戴着眼镜,手夹笔记本,皮肤黝黑的是省自然资源厅驻丰顺县汤西镇大罗村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队长朱晓武。

“晒得最黑就数朱队长了。”“不怕晒黑,就怕老乡脱贫了再戴帽。”干群谈笑间向记者细数着村里的发展变化。脱贫攻坚收官之年,这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小山村摘了穷帽、引种了“致富菜”、“空心村”走向了重生、迎来了碧桂园集团携手共建美丽乡村,大罗村乡亲们迈向致富奔康的大路上。

收官在即 新产业捍卫脱贫成果

丰顺县汤西镇大罗村首站,热情好客的村民邀请记者前往参观村里新晋的“宝贝”。雨后山路泥泞,一步一脚印。在驻村工作队和村民们的带领下,记者沿着前者的足迹前行,前往村里的林下“景天三七”中药材种植产业扶贫基地。

汤西镇大罗村全貌。

我们边走边聊,宛如重踏着那一串串脱贫攻坚的足迹,这足迹像脱贫硕果一样坚实—一2016年4月起,省自然资源厅(原省国土资源厅)定点帮扶大罗村。四年多的“输血+造血”式扶贫,目前丰顺县汤西镇大罗村77户贫困户共224人基本实现稳定脱贫,全村退出了省定贫困村的行列。大罗村集体经济从帮扶前的3.9万元增长到36.4万元;贫困户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5年的3850元增长至2019年的13009元,超过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六成。

我们沿着羊肠山道来到了景天三七种植基地,山坡上远看一片林,近看却是中药材。“三七喜阴,我们保留了原生乔木,清除杂灌木,增加透光度,生态循环种养,实现扶贫产业可持续发展。”一路同行的丰顺县龙丰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朱勇腾介绍说,目前,首期100亩林下“景天三七”中药材种植产业扶贫项目已推进过半。

脱贫攻坚收官在即,这个大项目为啥刚起步?面对记者的疑惑,朱晓武说,工作队进村以来就一直探索适合大罗发展的长效帮扶产业。目前,大罗村林下蜜蜂特色养殖项目正常运营,每年分红3.8万元;137千瓦村级光伏扶贫电站带来“阳光收入”;帮扶资金入股带来保底收益……帮扶项目陆续落地,带来脱贫攻坚战绩显著。然而,他心里仍有顾虑。

林下“景天三七”中药材种植基地 。

“在培育发展长期稳定的脱贫产业项目的同时,我们还想提供更多的就近就业机会,解决闲散劳动力就业问题,让每个有劳动能力有参与意愿的相对贫困户都有扶贫产业带动,不至于工作队一撤离又戴帽。”朱晓武表示。

2019年,工作队在当地农业部门的引荐下与丰顺县龙丰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结缘,该公司探索现代山地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新模式与工作队生态扶贫的理念不谋而合,于是顺利促成了此次“一拍即合”的合作。“景天三七属于新兴产业,一斤叶菜市场价15元,百亩基地建成后能日产出500公斤,而几年后成熟的根部还将成为药材被收购,市场前景好。”朱勇腾说,景天三七平均三个月就可采收一次,今年4月下旬种下的这一批幼苗到8月份将迎来采收期。

项目一启动,家住基地附近的村民黄会文便前来应聘。“我每天从家里骑摩托车过来基地就10分钟,种了一辈子农田,农活我在行,在基地帮忙每个月还能领固定工资4500元。”黄会文高兴地说。“到了采收期,首期百亩基地除了固定雇工,还提供了几十个临时就业岗位,随着后续种植规模扩大,将吸纳更多的本地劳动力。” 朱晓武说,闲散劳动力就业有保障,加上各项帮扶产业发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就有了“双重保障”。

一株株“救心菜”扎根生长,丰顺县汤西镇大罗村脱贫攻坚的“收官棋”也一步步走实。

闲置变活 大企业进山共建乡村

距离丰顺县汤西镇大罗村党群服务中心西南方向13公里的岳潭自然村,山路弯曲峰回路转,车辆穿梭于崇山峻岭之间,在群山环抱着的一块小盆地前停下。放眼望去,只见半米来高的树苗有序栽种,眼前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这一片是山捻子树、柠檬树和杨梅树的幼苗,都是今年春季刚种下,等果树成熟,村民有望每年多一笔分红。”谈话间,朱晓武向记者讲述起岳潭的沧桑巨变。在2018年之前,记者眼前所见还是一片杂草丛生的宅基地和荒废的田地,岳潭曾经在这样的状态中沉睡了20多年时间。岳潭自然村地处偏远山区,村民长期面临“读书难、耕种难、生存难”的问题,上世纪80年代起,村民开始陆续举家搬离,岳潭也慢慢地沦为了空心村。

“漂泊”在外的村民们一心想重建家园。驻村工作队了解到村民的意愿后,决定利用拆旧复垦这项新政策,破解岳潭建设资金难题,以政策红利盘活“沉睡的资源”。“通过拆除复垦空心村,建设用地指标以公开交易的方式,流转用于城镇建设,收益返还给农村、农民,实现‘闲置变活、乡村变美、脱贫变现、农民变富’目标。”朱晓武说。2018年,岳潭自然村开展了全省首例拆旧复垦试点项目,为村里脱贫攻坚和美丽乡村建设筹集近2000万元的资金。

朱晓武(左二)对农村贫困户黄瑞庆的生活情况进行了走访调查。

“有了资金保障,我们对大罗未来的发展是更有信心和底气。” 村委会主任黄福财感慨道。今年5月,大罗村与碧桂园集团村企共建美丽乡村项目启动。他说:“项目启动后,主干路路灯、一溪两岸周边环境整治、乡村道路、候车厅系统升级改造等建设项目将火力全开,有了大企业结对助力,大罗村真的要大变样了。”

“我们集团扶贫办在省自然资源厅、当地党委政府及村委干部的指导及支持下,将发挥企业优势,以党建、教育、就业及美丽乡村等模式共建助力村民创收致富,为大罗村脱贫攻坚和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加码添力’。”碧桂园驻丰顺县汤西镇大罗村扶贫团队负责人许俊煌告诉记者。

“村民们还希望利用这笔资金修缮保护大罗红色遗址,建设红色文化长廊,修复红十一军军部(岳潭)旧址,打造丰顺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黄日三故居,让外来游客领略大罗美丽乡村,也了解光荣革命历史。”黄福财说。

接力结对 工作队孕育新生力量

从山上下来,路过一养鸡场,朱晓武和黄福财不约而同地停下了脚步。“顺道过来看一下‘老朋友’。”朱晓武笑着说。

“瑞庆,在忙吗?”

“朱队长、黄主任,你们来了,快进来喝杯茶。”听闻来客声音,贫困户黄瑞庆停下手工活,连忙出门迎客,家中两条狗也摇着尾巴跑上前来。

采访贫困户黄瑞庆(右二)家庭。

“过来告诉你个好消息,省厅和碧桂园集团要到村里免费开办‘粤菜师傅’就业技能培训班,现在正在招生,让你大儿子也来报名学习。”黄福财递给他一张招生简章说道。“这可是个难得的机会,今年全国两会报告也提出要支持农民就近就业创业……”

黄瑞庆一家5口人,早年靠农活维持生计,其次子智力残疾,小女儿正读大学,生活捉襟见肘。党员黄福财主动与他结成对子,开展“一对一”帮扶。“工作队和村干部都非常关心我,一有利好政策就想到我,总是第一时间前来告知,你看,就连家里的狗都熟悉了。”黄瑞庆打趣地说。“政策利好,大家都这么支持我们,自己也要加把劲,不能再掉队了。”

贫困户黄瑞庆在养殖鸡场喂鸡。

党员联系贫困户,脱贫步伐更稳固。“去年以来,我们对未脱贫重点贫困户采取党员结对帮扶,通过党员联系帮扶贫困户,采取‘ 一帮一’‘一帮多’‘多帮一’的模式助力脱贫攻坚。”大罗村党建指导员朱文锋告诉记者,近几年,村党组织还注入了新鲜血液。“工作队刚驻村那会,大罗全村共有82名党员,但40岁以下的党员几乎为零,除去部分外出务工的同志,可以说每次前来参会的黑头发党员屈指可数。”朱文锋说,帮扶工作开展以来,大罗村以党建促脱贫,扶智与扶志并举,培养发展2名党员,4名入党积极分子,还培养联系后备干部3名。

“村党支部的战斗力增强了,当帮扶工作队完成任务撤离,大罗村还有这一支带不走的工作队。” 丰顺县汤西镇党委书记饶富将信心满满地说。

采访结束,记者离开大罗村时,天空开始放晴,金灿灿的阳光洒向连绵青山,在小洋楼瓦片上折射出亮光,一路的工程车辆“咚隆隆”忙碌劳作。

记者手记:

蹲点采访中,从进入丰顺县汤西镇大罗村的村道到村党群服务中心,一路上的挖掘机、推土机、压路机等各式工程车辆告诉来访者,这个城郊小山村正在大变身。村道截弯取直、漫水桥升级改造、修筑灌溉水渠、河道清淤整治、扶贫产业有序推进……建设项目全面开花。每一项便民利民建设都让村民感到满满的获得感。贫困户肩上的担子轻了,腰包鼓了;村民口中的声声称赞,脸上挂着的笑脸,是群众心里浓浓的幸福感,更是大罗村脱贫攻坚显著成效的生动注脚。

如今,脱贫攻坚工作进入收官阶段,帮扶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但“皮肤变黑身材变瘦”的省自然资源厅驻丰顺县汤西镇大罗村扶贫工作队员们更重视的是脱贫不返贫。在收官之年持续加大帮扶力度,发展长效产业、签约大型企业,为大罗村长远发展加码,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工作队,为战胜贫困提供可持续的内生动力。

本报记者:温良 林玉莹

摄影记者:钟小丰

视频:钟小丰 林玉莹 张贝婕

特约记者:胡金辉

编辑:崔亮玥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