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山歌、打竹板、再喝一碗仙人粄…”赶了场梅江区“非遗”大集~


舞蹈表演《吉祥梅江》。(钟幸钰 摄)

   “唱山歌、打竹板、吃美食、看直播……”6月13日是我国第15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这一天,梅江区归读公园秀兰纪念亭热闹非凡,由梅江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区文化馆、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非遗传承·健康生活”为主题的梅江区综合性传习中心揭幕仪式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活动在这里开幕。

非遗传承“亮点多”

项目展演异彩纷呈

金山牛杂、清凉山绿茶、尚记盐焗鸡、梅塘梅菜等美食,还有客家剪纸、传统服饰、传统舞蹈、民间文学、曲艺等数十项非遗项目和老字号企业在现场集中进行展示和展销。现场群众可以逛展览,看表演,还可以来到非遗品尝区倒一杯清茶、吃一口咸煎饼、喝一碗仙人粄,听各个店家讲传承故事。

非遗购物节网上带货直播活动,主播在向网友介绍客家传统小吃。(钟幸钰 摄)

活动中,民间文学《对山歌》,传统舞蹈《席狮舞》《铙钹花》《打莲池》,五句板表演唱《梅江趣事》,曲艺《竹板歌——梅江区五句板》等节目轮番上演,不少群众还在展览厅参观了非遗项目实物及图片展,与非遗传承人近距离交流,现场观摩非遗项目,品尝非遗美食。

此次活动不仅让群众进一步了解梅江非遗项目,还唤起了不少老一辈心中的非遗记忆。在活动现场,75岁的蔡阿婆在大襟衫与大裆裤展区驻足良久,小心翼翼地摸着这些“老样式”感叹道:“小时候,我的母亲便是穿着这样的衣服带着我们上山下地讨生活,几十年没见过了,如果不是有这个活动,都不知道去哪里找这些衣服。”说罢还和一同前来参观的梁阿婆争论起了大裆裤套装的正确穿法。现场还有不少群众表示“很多东西都只曾耳闻未曾眼见,这次活动不仅让人看到,更让人学到,值得来!”“很多展品小时候都见过,没想到这么多年过去了,仍被保存得这么好,希望非遗技艺和工艺能够久久传承下去。”

市民近距离观看非遗文化展示。(钟幸钰 摄)

市民近距离观看非遗文化展示。(钟幸钰 摄) 

非遗传承“新方式”
线上线下共享成果

疫情之下,不仅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非遗传承也在悄然改变。除了精彩非遗表演,本次活动还开展了非遗食品购物节直播活动,通过直播互动、一元秒杀等环节让各地民众“吃到梅江味道,了解客家文化。”作为系列活动内容之一,今年的非遗食品购物节是在往年基础上的最大创新。

据统计,整个直播过程配合默契,共有7.5万观众全程观看,点赞不断,线上线下直呼过瘾。直播间内,全区多位非遗制作人,带来专属非遗项目齐聚云端,在“线上线下”推介营销。清凉山茶、客家炸品、客家娘酒、思乡牛肉干等众多美食精彩亮相。各制作人与主播进行互动,展示并销售传统美食,通过直播普及传统美食背后的制作工艺与来历故事,让广大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认知非遗、感知非遗、走进非遗。

市民驻足品尝客家传统小吃。(钟幸钰 摄)

“不亲眼所见,就不知道非遗文化如此博大精深,一片茶叶、一份炸品、一块盐焗鸡背后都有着不同的故事。”直播现场,梅江区老居民杨婷婷女士说道,自己在梅江区生活多年,本以为对梅江已全面了解,但这些传统的非遗文化仍让人大开眼界,值得传播和传承,希望通过这种新的传播方式让更多人了解梅江区多彩的非遗文化。

非遗传承“年轻态”
保护发展任重道远

据数据统计,梅江区共拥有县级以上非遗项目72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共有14人。文化离不开人,它由民众创造,也由民众传承。只有让民众认识非遗文化,让民众参与其中,传承才有生命力。

据85后对山歌县级传承人张育玲介绍,如今客家山歌已经从田间地头走入千家万户,成为了梅州的一张有声名片。而现下随着对山歌的不断改良,和山歌直播方式的创新,愿意学习山歌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为客家山歌的传承积蓄了不少年轻力量。

不少市民用相机、手机记录非遗展演。(钟幸钰 摄)

然而,并不是所有项目都如山歌传承这般顺利。具有千年历史的席狮舞作为客家传统舞蹈,目前虽有不少年轻一辈慕名前来学习,但能够长期持续学习的人并不多。在谈及非遗传承之路时,国家级传承人释宝华说出了如今面临的困境:“现在是年轻人的舞台,老一辈更多的任务是将技艺代代传承下去。而学席狮舞要下苦功夫,不仅需要清修,还需苦练身手,熟背经书,没有4至5年是学不到精髓的,因此好苗子难找,入了门能坚持学下去更难,传承之路任重道远。”

非遗传统舞蹈《席狮舞》。(钟幸钰 摄)

这些流传在民间的传统艺术、技艺、习俗,经过历史长河的沉淀,每一个都值得品味和珍惜,更值得保留。而如何对非遗进行保护和发展,是现下的重要任务。为让每一项梅江传统文化能够恒久流传,记者从梅江区文化馆了解到,梅江区将继续通过各项举措营造保护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提高人民群众对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关注和保护文化遗产。接下来,梅江区还将推动县级非遗项目客家剪纸、梅城腌面、梅塘梅菜申报为市级项目,省级非遗项目铙钹花、梅江区五句板申报国家级项目,让非遗文化代代传承,生生不息。

本报记者:罗玮

实习编辑:侯珍妮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