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万自明
为了培养下一代的劳动能力,各级职能部门都不遗余力。3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3月31日,我市教育局印发了《梅州市全面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校劳动教育的实施意见》。广东去年11月也印发了《加强学校体育美育劳动教育行动计划》。应该说,对于孩子而言,把准劳动教育价值取向,尽快补上劳动一课,形成良好劳动习惯,尤为重要。
劳动缺失是教育之痛。劳动课从课程表里的边缘化乃至消失,部分家长也只管孩子的学习而淡漠了劳动,导致很多孩子“五谷不分”,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成了一种理所当然的习惯,令人心痛。
劳动教育要成为快乐教育。劳动虽苦累,但当享受到自己劳动收获的果实,那份快乐和成就感是无与伦比的。适当劳动能让孩子在苦和累当中磨炼顽强意志,更加勤奋学习。所以劳动和学习并不矛盾。同时,适当的劳动也是很好的生存教育。
补上劳动一课要从“放手”开始。我们要为孩子补上劳动一课,必须下足绣花功夫。要弘扬客家好传统。客家人的劳动教育很朴素很实在,如“早起的鸟儿有虫吃”“早起三朝当一工”“捡狗屎(积肥料)都要早一点”等等,虽然有点土,但经常强调的无非是要“早”、要“勤”。身教重于言教。要让孩子感受劳动乐趣,家长的示范作用非常重要。城里的家长往往对美食有研究,在满足孩子口福的同时,可以让孩子多试试手艺。农村的家长可以多带孩子下地作业,让孩子感受金黄的田野、甘甜的硕果,增强对足下土地的真感情。说一万道一千,归根结底要“放手”让孩子形成良好习惯,给孩子尝试各种劳动的机会,推动家庭劳动教育日常化、学校劳动教育规范化和社会劳动教育多样化。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