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研究者在武汉、深圳、美国的病例中发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患者的粪便中检测到了病毒,意味着存在粪口传播的可能性。在2日的国家卫健委新闻发布会上,有专家表示,新型冠状病毒是否存在粪口传播仍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在研究结论下定之前,该问题仍值得关注。有专家提示,为预防粪口传播,应勤洗手、冲刷马桶时盖上马桶盖。
此外,为防止新型冠状病毒通过污水传播扩散,2日,生态环境部印发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强医疗污水和城镇污水监管工作。
粪口传播仍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1月31日《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报道的美国成功治愈的首例新型肺炎患者,在发病第7日采集的粪便样本中检出了2019-nCoV核酸(新型冠状病毒)。
2月1日,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透露,该院肝病研究所研究发现,在某些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患者粪便中检测出2019-nCoV核酸(新型冠状病毒)阳性,很有可能提示粪便中有活病毒存在。这意味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存在粪口传播的可能性。
何为粪口传播?据悉,它是指细菌、病毒通过大便排出体外污染环境,然后又进入人体消化道感染人。比较常见的通过粪口传播的疾病有甲肝、戊肝、伤寒、霍乱、手足口病,还包括一些寄生虫疾病,比如绦虫病、蛲虫病、蛔虫病。
在2日国家卫健委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处研究员冯录召表示,这两天确实在武汉、深圳和美国首例病例中发现,确诊患者粪便中检测到了新型冠状病毒,这证明病毒可以在消化道中复制和存在。
但冯录召表示,病毒是否存在粪口传播,或者通过排泄物气溶胶的方式再传播,还需要进一步的调查研究来证实。
2日,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钟南山接受媒体采访谈到粪口传播时也表示:“现在应该非常重视这个问题,因为在粪便里发现病毒,粪便是否传染病毒值得高度警惕。”他提到,在湖北、江西有些地方,有使用便桶习惯,还放在鱼塘里洗,确实要引起防控注意。
环境部:防止病毒通过污水传播
中国疾控中心环境所消毒中心主任张流波介绍,实际上国家已有规定,医院对病人的排泄物、呕吐物等严格处理,按照医院感染的方式进行消毒。
据悉,粪便排进下水道后,在污水处理环节,也有相关的国家标准。
2月1日,生态环境部印发《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医疗污水和城镇污水监管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强医疗污水和城镇污水监管工作,防止新型冠状病毒通过污水传播扩散。
对于医疗污水,《通知》提到,已发生疫情的地方,当地生态环境部门要指导督促接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或疑似患者诊疗的定点医疗机构(医院、卫生院等)、相关临时隔离场所及研究机构,严格执行《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466-2005),参照《医院污水处理技术指南》(环发〔2003〕197号)、《医院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 2029-2013)和《新型冠状病毒污染的医疗污水应急处理技术方案(试行)》等有关要求,对污水和废弃物进行分类收集和处理,确保稳定达标排放。
对于城镇污水,《通知》提到,地方生态环境部门要督促城镇污水处理厂切实加强消毒工作,结合实际,采取投加消毒剂或臭氧、紫外线消毒等措施,确保出水粪大肠菌群数指标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要求。
此外,《通知》还提到加大农村医疗污水处置的监管力度,指导督促卫生院(所)因地制宜采取加氯、过氧乙酸等措施进行专门的灭菌消毒,防止病毒通过医疗污水扩散。严格污水灌溉的环境管理,禁止向农田灌溉渠道排放医疗污水。
专家提示:冲马桶时盖上盖子
虽然新型冠状病毒是否存在粪口传播仍需进一步确认,不过这仍然给公众提示了除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以外可能存在的另一种传染病传播方式。
据悉,粪口传播有多种形式,如患者在便后擦拭时手上或衣物沾有粪便,又比如不洗手和没有清洗衣物,都可能将病毒传播给他人。
值得关注的是,病毒还可通过共用马桶传播。患者大便后冲马桶时,若马桶盖没盖或盖得不严,冲洗时的较大喷力使水与粪便混合形成气溶胶升腾到空中,传播给他人。
公众应如何预防粪口传播?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院传染病科主任医师、中华预防医学会感控分会副主委肖永红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与确诊病例有过密切接触的人居家隔离时除了要戴好口罩、避免和其他成员接触外,最好单独使用厕所,不和家人共用厕所。没有条件的情况下,应该及时对其进行消毒,减少污染。冲刷马桶时最好盖上盖子,这样能减少气溶胶的产生。
肖永红认为,与呼吸道传播相比,粪口传播的能力可能要弱一些,预防方式更为简单。简单来说,勤洗手,进食、喝水之前一定要把手洗干净,就能够达到较好的预防传播效果。
编辑:李子莹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