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粤菜(客家菜)师傅”工程高端发展合作平台,打造2个县级基层培训基地,建立21个食材生产供应基地,组织“粤菜(客家菜)师傅”培训274人次……这是市供销社系统“粤菜(客家菜)师傅”工程年度成绩单。其中最为瞩目的,是一批贫困户直接或间接通过“粤菜(客家菜)师傅”工程,或掌握傍身之技,或有稳定销售渠道,在脱贫奔康的大道上加速奔跑。
强化技能培训 实现以技脱贫
去年10月至11月,市县供销合作社会同蕉岭县人社局、县教育局在蕉岭举办了2期“粤菜(客家菜)师傅”技能培训班,为63名学员上课的是客家菜名师、国家技能大师陈钢文。
这是陈钢文团队送教下乡活动的一个缩影,也是市供销社系统积极推动“粤菜(客家菜)师傅”技能人才培养的剪影。
五华县大昌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是供销社合作建立的“粤菜(客家菜)师傅”工程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之一。“第一期学员中有3名是贫困户。”校长温文峰介绍说,考虑到贫困户来往县城培训不方便,接下来将由当地人社部门牵头,组织培训力量进村举行各种技能培训,提高城乡劳动力和贫困户的劳动技能,推动“培训一人、就业一人、全家脱贫”。
搭建供需平台 促进精准扶贫
经过近一年的培育,去年10月,市农业农村局和市供销合作社联合遴选了一批 “粤菜(客家菜)师傅”工程食材供应基地,大埔县斯红山羊养殖有限公司便是其中之一。
今年69岁的大埔县青溪镇祝丰村村民丘登芳每天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去羊圈里看看自己养的几头羊。几年前,由于妻子患病需要巨额医药费,自己耕田又没有收入,丘登芳家戴上了贫困户的帽子。就在生活举步维艰之际,他受到了扶贫干部的关注,并在扶贫资金的支持下得到了3头羊羔。
“扶贫干部们帮我买了羊,羊养大了可以卖给斯红山羊养殖有限公司,一斤30元,平均一头羊能长到50多斤,我最多的时候养了17头羊,卖羊得到的钱都是我的收入。”丘登芳说,自己年纪大了,能够在家门口做一份工是非常幸运的事情。得益于养羊,他成功脱贫。
市供销社系统已建立“粤菜(客家菜)师傅”特色食材供应基地(供应点)21个,带动23个专业合作社(企业)生产特色食材,并建立了完善的梅州客加味道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生鲜特色食材供应基地线上平台和梅州嘉润农产品有限公司干品食材供应基地线下平台,形成循环互补的健康长寿食材供应体系。市供销合作社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积极实施“粤菜(客家菜)师傅”工程,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在产业链方面的优势,大力发展特色食材产业,全力搭建“粤菜(客家菜)师傅”工程供需对接平台,推动本地优质食材进入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供应市场,从而带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和贫困户创业就业,促进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
首席记者:张 柯
本报记者:刘润涛 赖 锋
通讯员:谢益军
编辑:刘滨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