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十年耕耘成就粤北首个国家森林城市!2019,梅州美丽转身~



编者按



2019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梅州各个领域各条战线都发生了许多可喜的变化。本报今起推出“回眸2019”专栏,围绕脱贫攻坚、生态建设、交通设施、新兴产业四个方面,梳理举措、成效和最显著亮点,陆续进行回顾报道。敬请垂注。




全马选手途经秀兰大桥,一路欣赏江水依依、绿树葱葱的梅城秀美风光。 (连志城 摄)

过去一年,上万名梅州马拉松赛事选手在湛蓝天空下、绿水青山间穿行的一帧帧画面刷屏朋友圈,蓝天碧水成为了“梅马”特色。过去一年,良好生态铸就的嘉应茶在首届中国梅州国际茶业精英峰会上正式向世界递出了名片,各国代表各界嘉宾在客都共话全球茶业发展,梅州的绿色发展模式和绿色产品走向更广阔的舞台……这一张张剪影从不同角度反映着梅州绿色发展的脚步。2019年,我们以森林厚植城市底色,以制度建设捍卫“蓝天、碧水、净土”,用秀美山水彰显城市魅力,为可持续发展带来新动能。

代代耕耘铸就森林城

去年11月15日,在2019年全国森林城市建设座谈会上,梅州被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梅州成为粤北地区首个国家森林城市。

穿越绿水青山的S223线,是广东公认的最漂亮的一条旅游线路,被评为广东最美旅游公路之一。(高讯 摄)

“梅州40项指标均达到或超过《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要求,基本建成生态环境良好、森林体系完善、林业产业兴旺、森林文化浓厚、支撑体系完备的国家森林城市。”梅州市林业局负责人介绍。取得“国家森林城市”荣誉虽只用了一年多时间,但这份荣誉的背后是梅州几代人延续数十年对生态的保护和耕耘。

剑英湖公园新貌。(何志林 摄)

改革开放初期,我市也经历了森林过度砍伐的阵痛期,一度是广东省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近年来,我市实施了大规模的植树造林和国土绿化工程,对宜林荒山荒地、疏残林等,采用人工造林、套种补植、更新改造、封山育林等措施进行改造。2015年,我市启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2018年底,全市召开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推进会,吹响了凝心聚力创森的号角。全市各级持续推进,接力创森,森林覆盖率大大提升。如今,我市森林总面积达117.04 万公顷,市域森林覆盖率73.76%,位居全省前列;全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1.89%,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9.95平方米。

梅州城区航拍图。(高讯 摄)

梅江两岸林木郁郁葱葱,随河流绵延而下,其间白鹭翩飞、百鸟相鸣,俨然集防洪排涝、自然生态、亲水休闲于一体的生态景观河道。“太好了,以前这一片都是荒竹林,现在是可供健身散步的绿色公园,即使是冬天,仍然绿意盎然。”正在公园带着小孩散步的刘伯觉得梅城的城市绿化和公园设计越来越高标准,给市民带来了幸福感。 “推窗见绿、出门见园”,梅州不仅在“大地植绿”,更将片片森林融入到市民生活中,播种到百姓心中。

系统治污探索新经验

“合水水库风景真的漂亮,大片森林,水质清澈,空气优良,保护得很好。”特地从广州回家乡兴宁参加徒步的潇潇表示。2019年12月,以“悦徒山水茶田·共享毓秀合水”为主题的兴宁市第四届百里徒步活动举行,千名徒步爱好者汇聚穿越合水水库和周边古村落,用脚步丈量梅州的秀美生态。而在这片水域,也曾置于被污染的边缘。

“合水水库六管区练叶屋、水库双溪库湾污染水质的网箱养殖项目(共250亩)已经拆除。水库花塔周围圈养有很多动物,还有餐饮、码头、游船等设施,也已依法妥善处理。原本合水水库周边约3600人原住居民生活污水直排进入合水水库,如今并入了新建的污水处理厂经处理后才能排放。”梅州市生态环境局兴宁分局相关负责人邓丁亮介绍说,合水水库排查整治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守护了百万人口的水源安全和秀美的水生态环境。

郁郁葱葱的泮坑风景区,如一颗绿翡翠镶嵌在梅州城区,让城在“绿”中,“绿”在城中。(吴腾江 摄)

2019年是我市打响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关键之年,我市在环保问题排查、环保制度建设上迈出了坚定的步伐。

我市生态环境部门认真推动水污染防治攻坚战各项工作任务和《关于开展丰顺县榕江北河揭丰交接断面及梅州城区城市黑臭水体全面攻坚行动的命令》的落实,每月调度、分析研判水环境质量信息,发出水质预警通报,公布各县(市、区)水质排名。继续深化丰顺县榕江北河水、松源河流域环境整治;稳步提升大气环境质量,重点聚焦“散乱污”工业企业(场所)综合整治、挥发性有机物企业整治等工作,扎实推进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不断提升环境执法监管与服务水平。这一年,污染治理不断探索新经验,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理念深入人心。

本报记者:杨敏

编辑:刘滨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