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梅县区石坑镇岭村村的铁山嶂也逐渐披上“绿装”,一幅生机勃勃的景象。然而多年前,这里还是一片寸草不生的“秃山”。2021年,铁山嶂项目被列入国家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项目,经过长达近4年的生态修复行动,如今的铁山嶂生态面貌焕然一新。
驱车来到铁山嶂,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春日画卷,青草开始长出新芽,周边植被郁郁葱葱。但是在以前,这里还是矿区。由于铁山嶂铁矿资源丰富,自1958年起,这里经历了长达近50年的露天采矿,当初为了挖矿砍掉山林,造成了后期山体水土流失,极易发生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对周边村民的生产生活造成较大威胁。
梅州市自然资源局梅县分局土地整治中心主任李旋:“没修复前,没有建截排水沟,一下雨的时候,整个铁山嶂水都会到处流,造成一定的水土流失。”
为了偿还这笔矿山生态历史欠账,梅县、兴宁两地开启了对铁山嶂生态环境的复绿之路。2022年11月28日,梅州市铁山嶂废弃矿区(梅县区)生态综合治理修复工程正式动工,治理面积约34公顷,总投资为4882.09万元。主要任务是消除地质灾害隐患,做好截排水施工,在矿区内重建立体防护生态体系,恢复贴近周边环境的自然景观。
梅州市自然资源局梅县分局土地整治中心主任李旋:“(采用)工程措施和复绿措施。工程措施主要采用削坡减灾、分级修坡、喷坡挂网这些工程措施。复绿主要采用撒播草籽、种树这些措施。我们复绿的面积大约有510亩,复绿率达到了90%以上,目前复绿的效果还是比较好的,基本达到预期目的。”
2024年10月21日,铁山嶂修复工程完工,同年12月5日完成区级验收。直到铁山嶂修复工程竣工,共修筑截排水沟5820米、跌水沟740米、沉砂池21个,改善了铁山嶂的水文状况。
梅州市自然资源局梅县分局土地整治中心主任李旋:“通过治理,我们建了截排水沟,将水分流到边坡,然后水流到下流的溪水,水土流失的现象就得到治理。”
治理修复以后,铁山嶂山体滑坡现象减轻了,河里的水也没那么浑浊了,曾经岩石裸露的“秃山”如今已经是“一片青绿”,铁山嶂彻底“改头换面”。
石坑镇岭村村村民洪伟均:“之前一下雨,边坡(滑坡)、水土流失十分大,水一直流到村里,治理后起码就不会了。环境起码就更漂亮了,美观了。”
接下来,梅州市自然资源局梅县分局将加强植被后期管护,加强边坡、截排水系统的工程维护,确保治理修复效果能够维持下去。工程建设结束后,移交给属地镇、村开展日常管护和利用工作,加强日常监管,切实提升治理后效益。区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期待将来能进一步开发旅游价值,打造露营场地、打卡地标等,把握低空经济发展契机,大力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真正实现让铁山嶂“披绿生金”。
编辑:张晓珊
审核:蔡颜颜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