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暑假,梅县区新城中心小学的学生携客家山歌课本剧《金色的鱼钩》、广东汉乐传统曲目《到春来》《锦上添花》亮相清华大学蒙民伟音乐厅,在第五届“中外人文交流小使者”全国总展示活动中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近日,好消息传来,梅县区新城中心小学喜获第五届“中外人文交流小使者”全国总展示戏剧类优秀示范团组二等奖、民乐类优秀团组三等奖。
学生们在第五届“中外人文交流小使者”全国总展示活动现场。(学校供图)
据了解,2024年7月8日至11日,以“为中国孩子带来世界,为世界孩子带来中国,让世界更加相知相融”为主旨、由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主办的第五届“中外人文交流小使者”全国总展示活动在清华大学盛大举行。此前,梅县区新城中心小学山歌社团经过层层选拔,从来自全国的上万个学校团组中脱颖而出,成功晋级,受邀前往清华大学参与全国总展示。
梅县区新城中心小学的学生表演客家山歌课本剧《金色的鱼钩》。(学校供图)
据了解,客家山歌课本剧《金色的鱼钩》是新城中心小学在开展党史学习进校园活动中,结合客家山歌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小学语文课本创编而来的红色儿童戏剧。该剧叙述了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接受党组织交给的任务,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故事,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戏剧是一门集声、台、形、表、编、导、舞美等各方面的综合性艺术,在美育教育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金色的鱼钩》这篇课文改编成课本剧的版本很多,我们的创作团队认为如果继续以话剧形式演绎就毫无新意,便想以客家山歌剧的形式来演绎,借此对校园课本剧进行创新,赋能学校美育发展,也为‘客家山歌进校园’探索一条新的发展思路。”作为客家山歌课本剧《金色的鱼钩》剧本主创人,新城中心小学副校长黄文斌谈及创作初衷,满怀希冀。
精心赢得精彩,磨砺更添不凡。客家山歌课本剧《金色的鱼钩》方案制定后,学校挑选了专业知识深厚和教学经验丰富的音乐老师,将课文内容改编为唱段、旁白、对白三部分;在配乐时,与梅县区客家山歌剧团合作,根据剧情需要,将原创山歌和传统山歌相结合,编写适合学生表演的客家山歌剧。师生齐心协力,注重细节,追求完美,长达三年的精心编排和优化,确保了该剧的艺术感染力与教育意义。孩子们全情投入用心演绎,在多场演出中打动了众多评委和观众,取得喜人成绩。该作品获得梅县区2021年中小学文艺汇演戏剧一等奖,梅州市第二届中小学生文艺展演戏剧类一等奖,广东省第七届中小学生文艺展演表演类戏剧二等奖。新城中心小学509班的杨锦萌是参演学生之一,她自豪地告诉记者:“参演山歌课本剧《金色的鱼钩》,让我能深入了解红军的长征精神和革命精神,明白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也让我成为一名小小的客家山歌传承人。”
除了客家山歌课本剧《金色的鱼钩》的参演学生,此次共同载誉归来的新城中心小学古韵汉乐团也成绩斐然。据了解,该社团成立两年多来,坚持每周授课,还不定时请广东汉剧传承研究院的专家前来指导。社团的两位音乐指导老师郭爱妮、张奕,多年来屡获优秀教师、学科带头人、优秀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她们指导的节目在省、市、区比赛中,先后30多次获奖。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古韵汉乐团在2022年“梅州市中小学广东地方音乐交流展示活动”中获小学甲组一等奖;在2023年“梅州市梅县区中小学生文艺汇演”中获“器乐类”一等奖;同年参加“广东省中小学广东地方音乐交流展示活动”比赛,获小学甲组三等奖。
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一直以来,新城中心小学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为目标,弘扬中华美育精神,把美育纳入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学生在各大文艺展演平台所获的傲人成绩,便是该校美育成果的力证。作为第五届“中外人文交流小使者”全国总展示获奖团组,客家山歌剧《金色的鱼钩》团队、古韵汉乐团受主办方邀请,将于11月和12月参加在中国澳门和中国香港举行的第五届“中外人文交流小使者”全国总展演的总结表彰及参展团代表大联欢活动。“接下来我们会积极搭建平台,以赛促练,以练促学,进一步展示客家山歌和广东汉语的艺术魅力,为弘扬客家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黄文斌说。
本报记者 林晓萍
编辑:廖玉芳
审核:廖爱玲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