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变资产、农民变工人、村民变股东、村庄变景区……在梅县区雁洋镇长教村,一幅宜居宜业宜游和美乡村的画卷已然徐徐展开,乡村特色资源与乡村旅游相结合的“四变模式”更是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提供有力支撑。
近年来,长教村立足自身优势,在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富民产业、改善人居环境、提升乡村治理等方面持续发力,先后被评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国家级生态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等,2023年入选全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村。
盘活资源 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
秋日时节,行走在长教村,远处层层叠叠的茶山,近处潺潺淌过的溪流,村中道路干净整洁,颇具特色的客家民居整齐排列,钟灵毓秀的风景不需要任何“滤镜”,美得纯粹且自然。“村里的环境越变越好,假期来旅游的人络绎不绝,产业也发展起来了,大家的腰包都越来越鼓!”谈起如今跃入眼帘的好风光,村民朱新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获得感、幸福感、自豪感油然而生。
长教村的变化,得益于村企的“联手发展”。时间拨回到1995年,长教村以农村土地经营制度改革为导向,集约村内1.5万亩山林和1200亩水田、旱地租赁给广东宝丽华集团有限公司,开发建设了集茶叶种植与加工生产、旅游度假于一体的雁南飞茶田景区,并将其成功打造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随后,宝丽华集团在2012年又打造了桥溪古韵景区,推动客家特色乡村旅游发展,实现美丽乡村向美丽经济转变。
依靠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生态资源禀赋,长教村近年来携手企业打好文旅资源牌,在保护自然生态资源的基础上,打破常规思维,通过流转闲置土地、基础设施改造、民房改造提升等不断完善旅游发展短板,依托两大景区做强文旅产业,吸引了省内外大批游客纷至沓来。“我们村是有名的‘景区村’,年接待游客超50万人次,景区年营业收入超1亿元。”长教村党总支部书记叶华波说。
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同时,长教村还充分发挥农业龙头企业的作用,以“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有效整合了茶叶种植、加工等,推动茶产业发展。叶华波表示,接下来,我们将继续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盘活现有资源,发挥产业村长的带动作用,狠抓茶叶生产、管理和质量,推进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统筹发展,走实走好富民强村之路。
激发活力 村民幸福感稳步上升
走进位于长教村党群服务中心的慈善超市,只见货架上摆满了棉被、纸巾等各类生活用品。“这是去年底正式运营的全市首家村级慈善超市,主要为特殊群体和困难群众提供物资帮扶和志愿服务。”村干部刘小红介绍道,此外,村里还不断加强长者饭堂服务和管理水平,保障老人就餐质量和卫生安全;同时,举办各类内容丰富的文体活动、开展相关技术培训和发放助学金等活动,不断提高村民幸福感、获得感。
近年来,长教村还持续推进农房风貌整治提升,完善房屋外立面、屋顶和围墙等;每月组织党员群众开展两次清洁行动,逐步整治卫生死角;推进绿美梅县建设,完成村庄“四旁五边”绿化行动,共种植1600余株苗木,网格化开展后续管护;强化垃圾分类理念,完善垃圾分类收集点,房前屋后更加整洁有序,全力推动人居环境大变样。
“三分建、七分管。”叶华波说,在长教村,实行镇村干部全科网格包干制度,推动村规民约、德善文化、乡风文明、法律法规等深入民心,成立村民理事会,动员群众主动参与基层治理,推进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最大限度激发基层发展活力,将村民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将村庄从“一时净”变为“处处美”,营造了人居环境整治人人参与、人人共享的良好氛围。
为保障村庄长效发展,广东宝丽华集团有限公司还出资1.129亿元设立了长教村公益基金,基金主要用于村民福利支出,建立老人福利金和学生奖学金制度,大病救助,实现幼有所学、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病有所医、生活富庶。
自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以来,长教村始终把民生实事作为工作的重心和落脚点,坚持在“干”上下功夫,在“实”上用真心,围绕群众关心、紧贴问题难点,不断延伸服务举措,努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让村民生活幸福加倍。
文/梅州日报记者:吴丽伶
特约记者:冯森达 王雅 曾勇
图/梅州日报记者:高讯
编辑:李子莹
审核:练海林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