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路有你 健康相伴!医师节前后记者倾听医者仁心守护百姓健康的故事


世间术业有几何,至精首善为医者。医生,不仅是一份职业,更是一份责任和担当,他们身着白袍,日复一日坚守在岗位上,用双手抚平伤痛,用医术点亮希望,以实际行动诠释着“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今年8月19日是第七个中国医师节,连日来,记者走近梅县区四个岗位上的医生,倾听属于他们的“医”线故事。

粤东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温义权:“回家”坐诊 让乡亲多份“医”靠

医者仁心,对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粤东医院(简称“粤东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温义权来说,“回家”坐诊像是一种反哺,更是从医之人的使命。2023年5月,温义权了解到家乡石坑镇有不少乡亲饱受风湿病痛之苦,便开始每周“回家”看诊。

起初,温义权每周三固定在石坑镇卫生院出诊,每次都有不少患者等着他。“我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腿经常会肿胀和疼痛,严重时走路都要人搀扶,原本每月都要到粤东医院开药治疗,是温医生的帮忙让我在家门口就用上了药,让我不用再奔波到城里,很感谢他。”刘阿姨感动地说。

温义权(左)在和同事交流患者情况。

后来,因工作安排有冲突,温义权不能固定每周三到石坑镇坐诊,他便决定利用周末去为乡亲们看诊。谈及为何愿意牺牲周末休息的时间到石坑镇卫生院出诊,温义权微微一笑,“‘回家’哪有为什么呀,我对家乡石坑比较有感情,能有机会通过自己的微薄之力帮助家乡父老,我也很乐意。”一年多来,温义权让不少患有风湿免疫性疾病的石坑镇群众得到精准的治疗,病情得以好转。

作为粤东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温义权除了一般的诊疗工作,还要兼顾科室的业务教研、管理等,每天的工作都排得满满当当。但热心又善良的他总是积极报名参加医院组织的义诊活动,多次跟随医院到乡镇义诊,其间他发现风湿病在乡镇群众中比较常见,但却因随便用药让其由轻症发展成重症。因此,温义权决定到乡镇卫生院义诊和定期出诊,让更多的患者能够正确认识疾病,接受精准治疗。

在不停地问诊与学习中,温义权获得长足进步,成为群众口中的一名好医生。“群众的信任就是对我最好的嘉奖,也是我最大的动力。”温义权表示,今后他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医疗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

梅县区中医医院骨伤科负责人陈梅华:在救治患者中 实现个人价值

陈梅华(中)在指导术后病人进行康复训练。

“手可以举起来吗?试试能不能伸开?回家以后要多练习刚刚讲的动作,有助于恢复手部力量和关节的灵活度。”在梅县区中医医院骨伤科的病房里,科室负责人、副主任医师陈梅华正在帮助术后病人进行康复训练。“陈医生诊断很细致,医术很精湛,我恢复得很快。”患者李先生夸赞道。

从医十年来,陈梅华一直在骨伤临床工作,在创伤、关节损伤、运动医学、手法诊复等方面颇有建树。2019年,陈梅华通过梅州市人才引进项目,担任梅县区中医医院骨伤科负责人全面主持日常临床工作及管理。“单独带一个科室,难度肯定很大,但也是锻炼自己的一个好机会。”陈梅华坦言,拥有更大的平台,就能帮助更多的人,更好地实现个人的价值。

在工作中,陈梅华始终坚持医者仁心的原则,积极发挥专业特长,通过门诊、多学科会诊、远程会诊、手术、带教等形式,推广适用性项目,切实提升常见病、多发病以及部分危急重症的诊疗能力。除了在梅县区中医医院的本职工作,陈梅华还固定每周到梅南镇卫生院坐诊,每月到松口镇中心卫生院提供手术帮扶,为基层卫生院带去更优质的医疗服务,获得当地群众的广泛好评。

为了更好地提高自己的能力,陈梅华抓住各种学习的机会,主动申请到上级医疗单位进修、培训;所负责的梅州市中医临床重点专科、广东省“十三五”中医特色专科均通过专家评审验收。在学术造诣方面,陈梅华注重将临床实践与科学研究相结合,不断探索新的治疗方法和手段,完成了3项市级课题的研究工作;同时积极撰写相关学术论著,在国内知名医学期刊上发表了8篇学术论文,为中医骨伤科的发展贡献力量。

对于科室未来的发展,陈梅华认为,团队的培养至关重要,希望能挖掘每个医生的专长,让他们把更多的新技术应用到临床中,实现科室的差异化发展,造福更多的群众。“在陈主任的带领下,科室的学习氛围很浓厚,他在专业方面也给了年轻医生很多的指导,业务水平都得到了提升。”梅县区中医医院骨伤科医生林永发说道。

陈梅华表示,今后会继续努力,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更多的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梅县区白渡镇卫生院副院长钟枫华:不忘初心 坚守基层20余载

钟枫华在门诊给患者看病。

“身体哪里不舒服?我们先来测量一下血压……”一大早,梅县区白渡镇卫生院副院长钟枫华和往常一样忙着给患者看诊。工作20余年以来,他一直坚守在基层临床工作第一线,凭着扎实的医学基础、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朴实的医德医风,尽己所能让群众少花钱、少跑路、看好病,做群众的贴心守护者。

“80后”的钟枫华,是土生土长的梅州城里娃,但在职业的选择上,他毅然放弃城市的繁华,选择到基层当一名乡镇医生。“因为自己曾饱受病痛折磨,十分理解病人的痛苦,所以从小就立志学医。”钟枫华坦言,2003年从广州回到乡镇工作,一开始也很不适应,但他深知农村医疗资源匮乏,便克服困难让自己留下来。如今,在他看来,能为群众解除病痛是最平常也是最幸福的事情。

卫生院地处基层,医疗条件比不上城里的大医院,但却是离群众最近的地方,是当地绝大多数群众看病的首选之地。也正是这样,钟枫华给患者看病的时候,不仅仅是简单的问诊和开药,当患者不理解治疗手段或是对医药费有顾虑时,他都会耐着性子跟他们沟通解释,尽量从患者角度考虑问题。钟枫华说:“行医多年,病人看多了,就知道看病不仅仅是看身体,更多地还要考虑病人的实际情况,宽慰他们的心。”

古语云:“上医治未病”,平日里钟枫华也非常重视疾病预防工作。为帮助辖区群众树立科学的健康观念,增强健康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钟枫华利用空闲时间走村入户,以“拉家常”的方式把健康知识和健康技能传递给群众,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学会如何“管住嘴、迈开腿”,养成健康行为习惯,践行健康生活方式,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经过长期的努力,有些群众在改变了不良生活方式后甚至主动向亲朋好友宣传健康知识,这让钟枫华更加有信心去坚持做好健康宣传教育工作。

虽然已是经验丰富的医生,但钟枫华并没有因此而停下脚步,为了更好地服务患者,他仍在不断地学习精进,即使平时工作再忙,也要挤出时间来提升自己。“医生是一个需要不断学习的职业,整个医疗行业也是快速发展,因此我们更要与时俱进,充实自己。”钟枫华说,今后,他将一如既往坚守在基层医生的岗位上,让更多患者感受到医学的温暖和力量。

梅县区丙村镇银竹村村医章蔚征:只要村民需要 就会随叫随到

章蔚征上门给老人测量血压。

乡村医生是守护群众健康的重要关口,是打通基层医疗的“最后一公里”。作为乡村医生中的一员,章蔚征扎根梅县区丙村镇银竹村,15年来始终坚守医者仁心,以专业负责的工作态度和敬佑生命的奉献精神,为2000多名村民筑起健康屏障。

走进银竹村卫生站,虽然面积不大,但是设施完备,诊疗室、药房、观察室、处置室等功能室一应俱全,因为有章蔚征给村民治病解难,一方小小的卫生站成了村民心中的“定盘星”。对待前来就诊的村民,章蔚征总是十分热情,她细心倾听村民的诉求,耐心分析病情,秉着“让病人花最少的钱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的服务理念,全心全意服务每一位患者。

村里留守老人多,章蔚征作为银竹村的“白衣守护者”,上门就诊服务也成了她的工作日常。“章医生平时经常过来关心我,帮忙量血压、测血糖,叮嘱我一些吃药注意事项,有章医生在,我的子女在外务工都比较放心。”村民郭阿婆说道,章医生对村民有求必应,只要大家有需要,她都会随叫随到。

除了日常诊疗服务,章蔚征还要开展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为了做好全村慢性病人的随访,不论寒冬腊月,还是高温酷暑,章蔚征都会穿梭于乡间小道,询问村民的身体状况,为他们送医送药,进行健康指导。“我要及时掌握村民身体状况,通过分类归档村民的健康信息,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这也是自己最基本的本职工作。”章蔚征说。

作为一名乡村医生,章蔚征几乎全年无休。“虽然我没有大医院医生的高超医术,但有村民最坚定的信任。”章蔚征告诉记者,是农村的绿水青山和村里人的淳朴善良让她愿意一直坚守,看到村民在她的医治下恢复健康,脸上重新挂上笑容,便感受到作为一名乡村医生的价值。

章蔚征忙碌身影的背后,是同样身为村医的丈夫默默的支持。“虽然我和丈夫不在同一个村从事村医工作,但我们在工作中相互交流、共同进步,在生活中相互理解、互相包容,脚踏实地、携手并肩为乡村的健康事业贡献一份力量。”章蔚征表示。

图文/梅州日报记者:吴丽伶

特约记者 冯森达 王雅 曾勇

通讯员:钟玲芬

编辑:罗欢欢

审核:蔡颜颜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