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山歌松口出、指尖悬丝舞出精彩、四块竹板走天下……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梅县区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让我们跟随记者的镜头一起踏足非遗世界,探寻古老文明的瑰宝,一同领略非遗之美。
走进梅县区山歌剧团,悠扬动听的客家山歌回荡着,客家山歌传承人刘谦隆正在为学员们传授山歌的演唱技巧。他告诉记者,梅州市各县区山歌歌腔甚多,但仍以梅县松口山歌著称,内容包括劳动歌、时政歌、情歌等,涵盖了客家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客家山歌(松口客家山歌)市级传承人刘谦隆:“客家山歌它是随想、随唱,无论喜怒哀乐,遇到事情都会用山歌来抒发自己的情感,语调也是多种多样,很多都非常诙谐有趣,这就是客家山歌的魅力所在。”
客家山歌是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称为流淌在客家人血液中的律动,如今更是成为了展现客家文化的重要窗口。据了解,梅县松口山歌于2006年被列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传承团队更在广东省艺术节等比赛中屡获殊荣,将这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客家山歌(松口客家山歌)市级传承人刘谦隆:“梅县松口山歌是省级非遗项目,政府每年都会拨资金给传承保护中心,我们才能更好地去研究,保证松口山歌这个非遗不会被磨灭掉。”
山歌唱罢余音绕耳,木偶戏起再添新趣。记者来到木偶传习所,在传承人张彦创的指导下体验了木偶戏,只见小小木偶在一根根细线拉提拨抖间瞬间灵动起来,仿佛被赋予了灵魂。据介绍,梅县提线木偶戏又称“傀儡戏”,以木偶为表演工具,通过执线人的操纵,将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生动地展现给观众。
梅县区提线木偶戏传承人“张彦创:梅县木偶主要以提线木偶为主,一般分为生、旦、净、末、丑这五种角色。梅县木偶距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2009年被评为广东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遗是以传承为纽带的“活的艺术”,是历史的沉淀和民族智慧的结晶,然而,在当下多元文化和新生传媒的冲击下,非遗传承面临诸多挑战,为了让非遗薪火相传,传承者们坚守非遗精髓、融入现代元素,为古老的非遗文化注入新的活力。
客家山歌(松口客家山歌)市级传承人刘谦隆:“我们现在有非遗进校园、进社区、进景区,还有党的一些好政策,我们都会编进客家山歌里面下乡演出,除了这些活动以外,我们也把客家山歌搬到了线上,结合现在的网络热点,把它编成客家山歌,用尽各种方法来吸引年轻一代人的注意。”
梅县区提线木偶戏传承人张彦创:“我们通过一些媒体的方式去宣传,我们也会以木偶或者用人偶结合的方式去做一些普法类的剧目到学校,用表演木偶的形式为他们普及这一类的知识,吸引年轻人关注非遗。”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历史积淀,是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目前,梅县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共9类56项,包含传统音乐、传统戏剧、传统技艺、民俗、曲艺等。接下来,梅县区将继续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非遗保护方针,不断创新发展,让非遗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
编辑:李子莹
审核:蔡颜颜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