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西郊街道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持续推进“1+6+N”工作体系建设,积极探索具有西郊特色的“三心四进”基层治理模式,不断延伸社会治理触角,做实矛盾纠纷化解,推动基层治理水平不断提升。
聚焦党建引领
筑牢基层治理“主心骨”
西郊街道紧抓党建引领这条主线,聚焦“党建+群众”“党建+服务”“党建+治理”三项工程,以服务群众“零距离”为目标,探索党建引领下的基层治理新路径,努力形成基层党建工作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的良好格局。
一是健全组织体系,延伸党建触角。按照“网格划分到哪里,党的组织就建到哪里,党组织的领导作用就发挥到哪里”工作思路,构建起“街道党工委—村(社区)党委—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五级组织体系,共建立小区党支部21个,楼栋党小组67个,党员中心户132户,推动党组织的“神经末梢”与城市治理的“基础单元”互融共促。二是创新活动载体,凝聚党群合力。推行“一村(社区)一品牌”党建品牌创建活动,以“体现党建效能、突出实践特色”为目标,坚持把党建与基层治理、为民服务相结合。持续开展“党员亮身份、当先锋、作表率”活动,通过创新载体,丰富内涵形式,切实提升党建引领在加强基层治理和促进为民服务上见行见效。三是弘扬红色文化,深化德治实践。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为阵地,整合辖区红色文化资源,开展“红色故事会”“红色精神宣讲”等活动,今年来共开展相关活动20余场,引导党员群众在红色文化中汲取精神力量,厚植家国情怀。同时注重发挥德治在基层治理中的引领作用,深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广泛开展“家风家训传习”“身边好人评选”“移风易俗宣讲”等活动,其中“移风易俗宣讲”覆盖群众超1000人次,形成“以文化人、以德润心”的良好氛围。
聚焦资源融合
构建共建共治“同心圆”
西郊街道牢固树立“治理共同体”理念,积极探索“多元参与、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模式,统筹辖区单位、社会组织、志愿者队伍等多方力量,形成工作合力,切实推动基层治理工作取得实效。
一是搭建议事平台,推进协商民主。西郊街道黄泥墩社区以“五邻工作法”为抓手,发动热心企业、群众代表、“叔公头”、小区业委会等多方积极参与基层治理,打造“居民议事厅”“老屋议事厅”,定期开展“邻里茶话会”“居民座谈会”。通过座谈议事的方式,引导群众为“百千万工程”建言献策,并在群众的支持下完成管线整治1500多米,改造老旧路面2000多平方米,拆除老旧铁皮瓦80多处,让片区风貌焕然一新,基层治理“朋友圈”持续壮大。二是健全治理机制,提升治理成效。西郊街道西区村因地制宜实施“四个一”工作法,通过“首办工作责任制”“红色代办员”“党建+积分制”等工作机制,有效贯通了基层治理的难点和末梢。同时,打造集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开放共享的智慧社区服务平台,以数字化、信息化服务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连续3年实现“零信访”。
聚焦民生实事
绘就幸福生活“新画卷”
西郊街道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聚焦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打通为民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一是加强纠纷调解,维护社会稳定。西郊街道将“三心四进”基层治理模式作为调解矛盾纠纷的重要抓手,积极推动问题在一线解决。例如,程江社区小区居民因加装电梯问题而引发纠纷,部分居民担心施工噪音和安全隐患,反对安装电梯。对此,街道和社区两级干部迅速成立专项调解小组,多次召开居民座谈会,倾听各方诉求,耐心解释政策,协商解决方案。经过多方协调,最终达成一致意见,电梯顺利安装。居民代表特意送来一面写有“为民服务显担当,排忧解难暖人心”的锦旗,对街道和社区干部的务实作风和为民情怀给予高度赞扬。二是消除安全隐患,守护校园安全。针对乐育小学门口废弃供电铁塔存在安全隐患、人行道长期堆砌杂物等问题。街道与供电等有关部门沟通协调,并迅速组织拆除,彻底消除潜在的安全隐患。同时,组织综合执法队在校园周边开展整治行动,对堆砌在人行道的杂物进行全面清除,恢复道路畅通,切实保障师生出行安全。
接下来,西郊街道将继续坚持党建引领,创新基层治理模式,在提升治理效能与服务质量的道路上笃定前行,努力将街道打造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的基层治理典范。
通讯员:何霖涛
编辑:陈慧聪(实习)张晓珊
审核:蔡颜颜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