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城路、元城广场、元城小学……在梅江区,有不少以“广东古八贤”之一刘元城(原名刘安世)命名的路名和建筑,其思想精髓滋养着一代又一代梅州人。高山仰止,见贤思齐,梅江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入挖掘本土文化,弘扬“崇德尚法、臻诚共治”的“元城精神”,深化“1+6+N”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建设,打造特色社会治理品牌,不断提升治理效能。今年前三季度,梅江区镇、村两级共调处矛盾纠纷1108起,调处率超95%,刑事警情、治安警情同比分别下降约53%、56%。
崇德
新“规”移旧俗 “约”出文明风
刘元城重文兴教,注重发展崇德向善的社会风气。梅江区深耕德治教化,营造崇德向善的浓厚氛围。
在农村地区,部分村民受传统丧葬观念影响,涉坟矛盾时有发生。不久前,梅江区西阳镇北联村的村民甲反映,村民乙请了“风水先生”来选定建坟地点,部分植被遭受破坏。村“两委”干部在实地调查后,结合村规民约对涉事村民进行教育规劝:“我们提倡移风易俗,丧事从俭。村规民约是大家认同的,就要遵守嘛。”村干部还深入剖析殡葬陋习对环境的破坏、造成的经济负担,同时也明确指出违反村规民约可能面临扣除积分、列入“黑榜”、受到通报批评等负面后果。调解工作最终得到村民乙的理解和支持,他表示会转变观念,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对毁坏的林地进行复绿。
以规促行、德化人心。据介绍,梅江区西阳镇北联村将德治内容融入村规民约,推行“幸福积分”管理制,发布德育指标评价体系,涵盖勤俭节约、文明殡葬、德言善行等30个项目,旨在引导村民摒弃陈规陋习,推进移风易俗。今年以来,该村信访量同比减少近80%,实现矛盾不出村、化解在当地。
以“约”养德,以学树德。梅江区还先后盘活红四军梅城战役历史陈列室、朱云卿革命事迹陈列室、长沙革命烈士纪念园等红色资源,组建宣讲团、星级名师、红色讲解员等团队,借助13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10个家教家风实践基地、12个星级镇街党校分教点等阵地扎实开展理论宣讲、政策宣传、家风传承等文化活动330场,引导群众以和为贵、以善为本。
尚法
规范“新夜态”,保障安居乐业
刘元城认为社会应“重法度”,提倡法治为民,倡导用法治来规范和保障民生。梅江区将法治思维贯穿于社会治理全过程,让群众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热闹的夜市,是城市活力和“烟火气”的体现,但由此而来的占道经营、地面油污等问题也成为城市治理顽疾。在梅江区月梅路、学子大道等路段,部分商贩存在无序经营、占道经营、噪声和油烟扰民等不良影响,甚至还有争抢摊位引发的治安案件。
梅江区金山街道执法部门联合交警进行集中整治,调处相关矛盾纠纷,着力平衡夜间经济和居民生活融合发展。金山街道党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针对噪声、油烟、垃圾等夜间经济容易滋生的问题,坚持常态化开展夜间巡逻,并组织网格员、社工、物业管家走访收集群众意见诉求,提前介入、主动调处。对违法违规或群众反映较为突出的问题,街道办组织驻村律师、人民调解员、派出所民警等法治力量,坚持“教育劝导+依法处置”,以案释法。今年以来,金山街道因夜间经济引发的商居矛盾信访数量相比同期下降近三分之一。
法安天下,守护万家灯火。梅江区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梅江区还推动综治中心“一站式”整合公共法律中心、调解中心、诉讼服务中心(站)等各类法律服务资源,在全区成立148个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基础上,设立7个诉讼服务站和5个个人调解工作室,常态化组织22名驻村(社区)律师、513名“法律明白人”、769名专兼职人民调解员等专业法治力量进村入户开展走访摸排、法律宣讲、纾困解难等工作,提供各类法律服务,保障群众安居乐业。
共治
激活内生动力,凝聚发展合力
刘元城曾建立以学田为中心的教育经费体系来保障办学经费来源,发动民间学人、宗族、乡邑名流捐献田产,先行探索“众人事众人议”的共治模式,这与当下的共建共治共享理念不谋而合。
源凤桥是梅江区城北镇干光村的主要进出通道,建桥年代久远,原桥面窄小老旧,影响村民安全出行,也制约着“百千万工程”深入实施。为解决这个问题,村“两委”干部践行“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理念,积极发动党员干部、村民、乡贤、“叔公头”等力量参与旧桥翻建事务。
“都是为了建设自己的家园,我们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于是,党员干部带头捐款,行业协会、外出乡贤、社会团体等响应号召,帮扶单位大力支持,村民们也慷慨解囊,从数百元到上万元不等,共筹集资金近100万元,解决了翻建旧桥的最大难题。
“这座桥是今年7月份开工翻修的,计划11月底可以正式通车了。”村“两委”干部看着即将完工的桥兴奋不已。
干光村的做法促进了基层社会治理良性循环。而在西郊街道西郊村,民警和身穿“蓝马甲”的治安联防队员组成巡逻队伍,穿行于各巷道,共同维护社会治安。
建设基层治理共同体,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梅江区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梅江区还不断发展壮大群防群治力量,组建“蓝马甲”“红袖章”等226支群防群治队伍,积极发动行业协会、自治组织、市场主体等社会力量和“五老一新”人员、志愿者等群众力量广泛参与问题联治、平安联创,合力协助处理各类警情近百起。近年来,梅江区矛盾纠纷、治安案件等数量均呈下降趋势,社会大局持续向好。
梅州日报记者:李盛华
通讯员:赖蕾放
编辑:黄炜明
审核:练海林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