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关心下一代“最美五老”何正拔:15年如一日 倾心关爱下一代健康成长


何正拔。(王玉婷摄)

他有一颗赤子之心,少时贫苦的经历让他更加坚定为青少年服务,在市关工委主任的岗位上一干便是15年;他有一颗热忱之心,造福社会的初心让他更有激情为下一代奔忙,足迹遍布梅州各县(市、区);他有一颗勇敢之心,勇于破立的魄力让他更有底气为关工委事业谋新篇开新局,做成了一系列好事实事。他,就是市关工委主任何正拔。

近日,广东省关心下一代“最美五老”名单正式公布,何正拔榜上有名。据了解,2008年,何正拔从梅州市市长岗位退休不到两年,就挑起了一副重担——出任市关工委主任。15年来,他凝聚多方合力,推动建立完善68个“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主题教育活动基地,推进梅州市青少年传承红色基因教育走深走实;推动开展“百老帮百少、百小尊百老、百业助百校”活动,筹资990万元扶助贫困高中生3000余名,并在全市建成138间“爱心之家”,服务留守困境儿童2万多人;大力推进梅州农村创业青年帮扶工作,累计推动培训农村创业青年超1.7万人次。

深耕苏区资源 传承红色基因

梅州是广东唯一全域属原中央苏区的地级市,具有深厚的革命传统。何正拔通过组织市、县关工委班子深入调查和实践,下定决心要深耕梅州苏区资源,将红色基因植入青少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当中。

他把阵地建设作为青少年红色基因教育的基础和重点。近年来,市关工委联合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和市文明办,将叶剑英元帅纪念馆及其故居、梅州市革命历史纪念馆等12处场所,以及各县(市、区)56处场所确定为梅州市“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主题教育活动基地。这些基地既有红色文化遗址遗迹,也有新建党史教育展厅等,夯实了阵地建设,让红色基因能更好地植根于青少年心灵。

2021年2月8日,何正拔一行到大埔县西河镇中心小学“爱心之家”调研,与留守儿童代表亲切交流。

此外,他积极主导并联合有关部门,在全市中小学校开展“学党史、感党恩、听党话”“讲校史、学党史”等专题活动,让党史学习教育走进学校;组织开展“中华魂”“孝老敬贤”等主题教育活动,积极推进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工作。他还充分利用关工委队伍中的“五老”资源,把“五老宣讲团”作为重要抓手,组织“五老”深入学校和创业青年企业开展讲党史、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活动,发挥“五老”在教育引导和关爱保护青少年方面的作用,让红色基因教育进校园常态化。

创建“爱心之家” 实现“镇镇有家”

“关工委工作一头连着‘老’,一头牵着‘小’。”谈及于此,何正拔感触颇深。他坦言,少时家里条件贫苦,“我去读大学的时候没有穿鞋子,穿的是木屐,直到大二军训的时候,才穿的第一双鞋子。”因此,他对下一代的工作特别上心。

梅州是劳务输出大市,留守儿童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2010年、2015年,何正拔曾两次组织为期半年的专题调研,对全市“农村留守儿童现状”开展拉网式普查。他们通过到基层学校、农村家庭走访调研,了解到我市留守儿童主要分布在兴宁、五华、大埔三县(市),他们在亲情关爱、法律监护、品德教育和生活护理等方面面临困难。

何正拔一行到大埔县西河镇中心小学“爱心之家”开展“四送”活动。

为此,何正拔与市关工委班子反复研讨论证,提出以镇中心小学为平台,创建一批以服务留守儿童、困难家庭子女、残疾儿童为主体的“爱心之家”。

万事开头难。资金、场地、人员等难题,让“爱心之家”推动起来并不理想。何正拔带着调研报告四处奔走,向各类社会公益组织寻求支持和帮助,最终成功向广东雁洋公益基金争取到了60万元的“爱心之家”专款。

2016年6月,梅州首家“爱心之家”在梅县区城东镇中心小学挂牌成立。同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为“爱心之家”建设提供了强有力支撑。他们顺势而为,扩大试点。在何正拔的极力争取下,市委市政府拨出专项资金290万元,要求一年内在全市镇级中心小学建立“爱心之家”。到2019年底,全市建成“爱心之家”138家,实现“镇镇有家”。

如今,“爱心之家”依然坚持开展关爱留守困境儿童活动,成为了市关工委关爱困境儿童的坚实堡垒。“多年的心愿变成了现实!看到孩子们的笑容,我就满足了。”何正拔说。

情系农村青年 助力创新创业

从一个山沟里的小型肉鸽养殖场,到拥有3个大型的规模化养殖基地、年销售额1.2亿的省级龙头企业,这十多年来,何正拔见证了返乡创业青年陈伟波的成长,也一直跟踪服务,想方设法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

何正拔一行到梅州市农村创业青年示范培训基地——兴宁市辰兴种粮专业合作社调研。

正如陈伟波在接受采访时所说,“我成长的每一步,都伴随着老市长等关工委领导的关心支持”。在梅州,不少农村创业青年企业都有同感。

“我们的每一项工作,都要坚持服务党委和政府工作大局,主动作为,找准工作结合点和着力点。”何正拔立足梅州农村创业青年多、困难多的实际,经常和同事深入农村基层,物色和鼓励“创二代”、村干部、大学生、外出返乡青年参与创业。深入农村创业青年企业,帮助他们解决立项、土地、产品认证、技术难题、营销难题等。结合梅州资源禀赋,引导农村创业青年做好“硒文章”,帮助他们种植、研发富硒农产品。


何正拔一行到梅州市农村创业青年示范培训基地——五华县琴江园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油茶种植基地调研,图为琴江园负责人介绍油茶生长情况。

与此同时,他带领市县两级关工委,抓品牌、重特色,扎实做好农村创业青年培训工作。从市、县(市、区)到镇村,从高级班、提高班到普通班,让农村青年一边干一边学,得到快速成长。据统计,近5年来,共举办农村创业青年培训班217期,培训农村创业青年13786人次。他们中,年收入100万元以上的就有140多人(户),不少青年创业企业成长为市级、省级龙头企业。

“从市长的‘指挥岗’到市关工委主任的‘战斗岗’,从‘指挥员’到‘战斗员’,始终不变的初心就是我动力的源泉。”何正拔说,每当看到学生的进步和“五老”的笑脸,看到困难学生得到关怀和资助,看到创业青年事业发展和成功,他就信心满满。

采访结束时已近夜幕,而加班对于这位八旬老人来说却也是常态。在他看来,关工委是党委政府在培养教育青少年方面的参谋和助手,哪怕这份工作艰辛,甚至有时不被理解,但他依然用一句“我愿意”,回应他的坚守与信念。

撰文:王玉婷 何联杰 王海军 邓惠嫦

图片:除署名外均由市关工委提供

编辑:廖键

审核:练海林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