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 新
近日,梅江区妇联在嘉印拾光乐园举办“守护生命·爱伴成长”爱心妈妈团康活动。30组亲子家庭、爱心妈妈与结对儿童共同参与了这场寓教于乐的防溺水安全教育实践课堂。(详见《梅州日报》7月1日4版)
数据显示,溺水是学生暑期意外事故的“头号杀手”,防溺水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梅江区妇联开设防溺水安全教育实践课堂很重要也很必要。实践证明,全力构筑立体化防溺水体系,才能为学生撑起安全伞。
剖析每一起溺水事件,很大程度上是发生在麻痹大意之时。避免“溺水之殇”,关键要从思想上铲除无知无畏的“病根”。这几年,梅州始终把安全教育、生命教育作为重中之重,不仅将防溺水教育融入课堂教学,而且通过专题讲座、发放倡议、印发安全指南等途径,形成声势、形成氛围。在此基础上,要继续通过多种渠道、运用多种形式,譬如沉浸式情景体验、传唱防溺水歌曲等,把浅显道理讲清,把应知应会讲透,教育学生消除抵触情绪,多长“记性”,时刻绷紧“安全之弦”。
筑牢防溺水“安全堤”,必须层层压实责任、堵住漏洞。一方面要不漏一处险,紧盯溺水事故多发区域、学生上下学必经路段和玩耍“打卡地”,在全领域排查整治安全隐患、全覆盖进行安全管理的基础上,坚持“人防物防技防”三管齐下,让一组监控视频、一块警示牌、一个救生圈、一根救生绳成为水域标配。另一方面要不漏一个人,紧盯易溺水关键群体,尤其是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在夯实家庭监护之责的同时,学校和社会、政府要各司其职、协同发力,并动员整合志愿者、网格员队伍力量实施动态管理,切实防“溺”于未然。
爱水、亲水是孩子的天性,在筑牢安全防线的同时,还要“疏堵结合”提升自救互救能力。我们欣喜地看到,开展游泳教育教学在梅州已经如火如荼进行,我们要进一步加大财政补贴力度、扩大受益群体,把游泳培训这件惠民实事办实办好。在此基础上,结合区位水域特点和体育发展规划,加快建设一批游泳场所、打造一批户外戏水点,用更多安全卫生的“清凉”之处满足学生戏水需求。
编辑:吴优
审核:陈显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