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余明辉
清明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属性,是二十四节气中唯一演变为重要传统节日的节气。在气候上,清明时节万物复苏,天气清朗,大地呈现出春和景明之象,为春耕春种创造了良好条件。在传统习俗方面,清明有着丰富的内容。扫墓祭祖是清明节最重要的习俗之一,表达了后人对先人的追思与敬意。同时,清明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植树等习俗。
在现实生活中,清明背后的这些文化内涵和“冷知识”,却往往被忽视。许多人只是简单地将其视为一个放假休息、扫墓踏青的日子,对于清明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缺乏深入了解。一些地方的清明习俗,也因缺乏有效的保护和传承,逐渐失去了原有的韵味。比如,一些传统的清明美食制作工艺面临失传,一些古老的祭祀仪式也日渐简化甚至被遗忘。
把清明背后的千年“冷知识”变成“热学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还能为现代社会注入强大的精神力量。从教育层面来看,将清明文化纳入学校教育体系,通过课堂教学、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了解清明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和传统习俗,能够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和家国情怀。从社会层面来看,加强对清明文化的宣传和推广,举办各种与清明相关的文化活动,如清明诗词朗诵会、民俗展览等,能够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清明文化。
正确认识清明,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相关部门应加强对清明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加大对清明文化研究和宣传的投入。例如,设立专项基金,支持民间艺人传承清明传统技艺;建设清明文化博物馆,展示清明文化的历史变迁和丰富内涵。社会各界应积极参与清明文化的传承和推广,媒体要发挥宣传引导作用,通过各种渠道传播清明文化知识;文化企业和机构要开发具有清明特色的文化产品,如影视、动漫、文创等,让清明文化以更加生动、有趣的形式走进大众生活。
编辑:吴优
审核:陈显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