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座|对非法改装电摩需祭出“高压”手段

■ 郭元鹏

电动摩托车是市民出行常用的交通工具,但有些驾驶员却为了追求速度与个性,无视交通法规,对车辆进行非法改装,存在极大的交通安全隐患。近日,根据群众在厅局长信箱的举报,梅州市公安局梅县区分局交警大队、梅县区交通运输局联合出击,依法查处一个非法改装电摩窝点。(详见《梅州日报》3月26日4版)

电动摩托车凭借其便捷、经济等特点,成为众多市民日常出行青睐的交通工具。然而,部分驾驶员为追求速度与个性,对电摩进行非法改装。这一行为不仅违反了相关法规,还带来了极大的交通安全隐患。我市公安部门查处非法改装电摩窝点的行动,正是维护交通秩序、保障民众安全的有力之举,也彰显了治理非法改装电摩需祭出“高压”手段。

必须认识到,非法改装电摩危害多,严管才是真爱。一些驾驶者私自更换大功率电机,提高车速,这种行为极大地增加了车辆操控难度。在面对突发路况时,驾驶员往往难以有效应对,极易引发交通事故。此外,私自改变电摩的电路结构,也会增加短路和起火的风险,危及驾驶员及周边行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面对非法改装电摩的乱象,强有力的执法是解决问题的关键。“高压”执法意味着执法必须严格、坚决,不能有丝毫的姑息,让违法者为其行为付出代价。只有这样,才能使心存侥幸者望而却步,形成强大的震慑力。

同时,“高压”执法还需要持续性。非法改装电摩的现象并非一朝一夕形成,治理也需要长期努力。不能一阵风式地开展行动,风头一过就放松监管。相关部门应建立健全长效监管机制,定期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加大日常巡查力度,让非法改装行为无处遁形。只有持续保持高压态势,才能从根本上遏制非法改装电摩问题的滋生与蔓延。

此外,“高压”执法也要注重宣传引导。很多驾驶员进行非法改装,并非不知道其危害,而是对相关法律法规了解不足。因此,相关部门在严格执法的同时,也要通过多种渠道,广泛宣传非法改装电摩的危害及相关法律法规,提高市民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引导他们自觉抵制非法改装行为,从源头上预防此类问题的发生。



编辑:吴优

审核:陈显东

(作者:郭元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