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都议事厅|让社工成为受尊崇人人向往的职业

■ 知 新

什么是社会工作?社工是做什么的?3月20日上午,市民政局在梅城剑英公园开展“广东社工周”宣传活动。工作人员向市民发放宣传小册子,详细介绍社会工作的内容、“双百工程”取得的成果等,帮助市民进一步了解专业社会工作。(详见《梅州日报》3月26日3版)

这几年,梅州始终聚焦搭平台、育人才、建品牌,在健全职业体系、强化人员配备、提升素质能力、抓好激励保障等方面持续发力,社工队伍不断壮大,专业素养持续提升,为解决群众所需所困、促进民生福祉改善发挥了积极作用。目前,社工已成为基层治理不可或缺的专业力量。

随着基层治理的精细化程度日益提升,社工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也要求这一职业更具专业性。在严把职业门槛、推进持证上岗的基础上,要始终坚持“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切实加强社工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精神、专业作风的培育,在精耕细作中切实做到“全岗通”或“一专多能”,不断提高社会服务专业化、职业化水平。在此基础上,要持续建好“双百”社工站等平台,积极引入社会资源,持续引导专业力量参与,加快构建多元社会治理新格局。

盘点梅州的社工服务项目库,既有社会救助、残障康复、禁毒帮教、心理健康辅导项目,也有就业援助、纠纷调解、应急处置项目,涵盖了老年人、青少年儿童、残疾人等群体,服务内涵不断拓展,特色品牌更加彰显。在此基础上,要继续聚焦与中心工作相协同、与基层治理相协调、与民生需求相一致,以项目化带动、专业化服务、品牌化引领为内核,深度嵌入基层社会治理和民生服务体系,用更高品质、更为专业的服务科目,切实提升群众对社工服务的获得感和认可度。

社工不仅要对应上面“千根线”,而且要服务群众身边“一件事”。让这支专业化队伍始终充满蓬勃朝气,既要完善激励保障机制,也要打通职业发展通道,还要健全减负增能制度,推动职业水平与岗位等级衔接联动。让社工成为优秀青年的向往,成为“受尊崇的职业”,才是抓住了社会工作提质增效的“牛鼻子”。



编辑:吴优

审核:陈显东

(作者:知 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