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评|噪声致信鸽死亡被判赔

噪声致信鸽死亡被判赔

前不久,吉林临江市人民法院审结了一起养殖场内的信鸽因受到附近工程施工噪声惊吓导致死亡赔偿案。法院依法判决施工公司于判决生效之日起10日内向原告赔偿信鸽损失43.8万元、经营损失6万元。

点评:噪声扰民事件常见,惊吓动物致死不常见。这起案件堪称噪音污染引发赔偿典型案件,具有示范意义与警示价值,值得各地司法机关借鉴。生活中扰民噪音不止工程施工,还有广场舞、KTV、商场叫卖声等,令附近民众苦不堪言。期待相关职能部门切实履职尽责,保百姓一片“安宁”。 ——木禾

没有急救包被罚

3月22日,网友发布视频,称货运车在河南新乡因没有“医疗急救包、轮胎花纹磨损浅”被扣车,面临2000元罚款。新乡市交通综合执法支队回应,该车从事危险品运输,并非普货车辆,当天载了30吨盐酸。

点评:按照相关规定,危险品运输车辆必须随车配备相应的应急防护用品。如果出现泄漏,现场要用这些设备进行自救和施救。但部分司机和企业缺乏应有的责任和安全意识,对危险品运输安全风险认识不足,常忽视这一基本安全措施。这次处罚给相关司机和企业上了堂公共安全课,补上危险品运输安全管理漏洞。 ——无虑

“同票不同价”

近日,淮安一对闺蜜丁女士和纪女士到市区某影城观影,通过同一家电影院的APP购买同一场电影票时,出现3.8元差价。经调查,该影城APP存在针对不同消费者差异化定价情况,对新客纪女士给予优惠票价,且该优惠活动未曾公示。

点评:同场电影“同票不同价”,这对闺蜜显然遭遇了“大数据杀熟”。一些平台掌握大量个人信息,经由“算法”对外输出差异化定价。这种做法看似收割到老顾客的“韭菜”,又笼络了一批新顾客,却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长此以往,会破坏市场信任环境,让消费者对平台乃至整个行业产生质疑,得不偿失。 ——无虑



编辑:吴优

审核:陈显东

(作者:木禾 无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