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鸣|你赞成“给上课爱说话的学生戴小蜜蜂”吗?

话题缘起:近日,有一位老师因在短视频平台上发布一条“给上课爱说话的学生戴小蜜蜂”的视频而走红。视频里,一位学生因上课爱说话而被戴上老师的“小蜜蜂”扩音器,引起热议并被广泛转发。17日,这位老师称自己迫于压力选择离职。对此,有网友认为老师的教育方法新颖,值得借鉴,被迫离职有点小题大做;也有人质疑老师的行为有“暴力育人”之嫌,背离教育初衷。

给学生戴小蜜蜂背离教育初衷

■ 杨朝清

“给爱说话学生戴小蜜蜂”虽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本质上是一种“暴力育人”——在无形之中将学生标签化、污名化,再对他差别对待,让学生承受身体和精神上的双重痛苦,体现的是教育者的生硬与冰冷。

学生并非一个同质性的整体,而是有鲜明差异的个体,每个孩子都需要启智润心、因材施教。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用“有温度的教育”找到开启孩子心灵的钥匙,让孩子告别心灵的自我闭锁,实现教师与学生心与心的联结,这才是教育应有的模样。“给爱说话学生戴小蜜蜂”,表面上管住了学生,实际上却可能给学生带来精神创伤和心理阴影,背离教育初衷。

此事在网上受到批评质疑,是大众对其折射出的师生关系的不认同。在过去,师生关系通常都是服从与被服从的关系,强调教师的权威而漠视学生的权利与尊严。在“一切为了学生好”的目标正义的基础上,程序正义频频失守。而如今,师生之间虽然身份标签有所不同,但都应该在权利平等、地位均等的基础上界定清晰的权责边界,那种教师单方面自说自话的教育方式,越来越难以得到学生和家长的尊重与认同。

“爱说话学生”需要的是爱与关心,而不是将他视为包袱、累赘,将他们打入另册,用特殊手段来规训和惩罚他。热衷以堵代疏,不懂得倾听、不愿意走进孩子的精神世界,而是被极端工具裹挟,不仅暴露出师生关系中存在的问题,也折射出少数教师教育观念的迷失与错乱。

老师被迫离职有点小题大做

■ 花子旋

在笔者看来,“给上课爱说话的学生戴小蜜蜂”的老师删除视频并道歉足矣,离职未免有些过了。

从法律上看,虽然老师的行为可能涉嫌侵犯学生的肖像权和隐私权,但其并未将视频用于商业目的或恶意传播,且已及时删除并道歉,这已经足够表明该老师对此事的重视与反思。

视频为何会引起无数人的认可?近年来,中小学教师总是面临着如何维护课堂秩序、提高教学效果的难题。“我从来没想过当老师会这么难”“管也管不了,不管又不行”。在这种情况下,老师们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寻找适合学生的教育方法。在道歉视频中,该老师也表达了其发布视频的初衷,只是单纯想分享管理课堂的好方法,并无主观恶意。然而,事情的发展却过度发酵,上纲上线,演变成侵权问题,最终被投诉离职,这无疑寒了那些尽职尽责的老师的心。

值得警惕的是,如果此类事件得不到妥善处理,可能会引发类似“老人摔倒无人敢扶”的社会现象。一旦老师们因为担心被投诉、被指责而选择“放下助人情结”“实行三不管原则”,那么教育环境将变得愈发冷漠和僵化。这不仅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也不利于营造健康、和谐、充满活力的教育环境。

因此,在没有造成重大危害的情况下,对于该老师的行为,我们应该持有一种宽容和理解的态度,并且鼓励老师们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和创新。虽然她的做法有待商榷,但“被迫”离职这一结果过于严厉,有点小题大做了。



编辑:吴优

审核:陈显东

(作者:杨朝清 花子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