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评|让野猪“上餐桌”不是好主意

■ 徐林生

近日,南京市发生野猪袭扰事件,造成人员伤亡,引发关注。10月25日,有游客在紫金山游玩时被野猪冲撞受伤;10月27日,一头野猪闯进南京一家四星级酒店大堂,后被酒店保安“制服”;10月27日傍晚,一头野猪侵入南京南站至紫金山东站间的高铁联络线,与正在行驶列车相撞,引发设备故障停车,随车机械师下车处置故障时,被邻线列车碰撞身亡。

野猪泛滥并非南京的孤例。由于生态环境向好、野猪繁殖力强,以及大型肉食动物虎、豹等天敌缺失,全国多地野猪成灾。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今年1月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野猪危害防控的建议”复文中表示,野猪在我国28省有分布,且大多省份野猪过多,其中致害省份达26个。

据媒体报道,野猪之害日趋严重,致人伤亡事件不时发生。从以往“拖家带口”下山进村破坏庄稼、攻击村民,到如今闯进城市街道横冲直撞、伤及市民,甚至越过高铁线路围栏与列车相撞,野猪危害触目惊心,防止成灾刻不容缓。

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为遏制野猪泛滥,除将野猪移出野生动物“保护名录”外,还从监测预警、补偿救助、宣传引导等方面作出部署。一些地方积极探索防控野猪致害策略,如建设脉冲电围栏、阻隔栅栏、植被隔离带等隔离防护设施,以及配置红外感应、影像监测联动音响预警设备,还有地方招募“赏金猎人”捕杀。

不过,这些举措并未收到预期效果,致害事件仍频频发生。如何遏制野猪泛滥,成为公众热议话题。为此,有专家建议,修改现行有关法律,将检疫合格的猎捕野猪用于食用。一些网友对此表示支持,认为让野猪“上餐桌”既能控制野猪数量,又让老百姓多一道美味。

建议让野猪成为“舌尖上的美味”来消除其害,看似一箭双雕,实则不是个好主意。首先,野猪体内可能携带多种病毒和细菌,这些病原体对人类健康构成潜在威胁,食用过程处置不当,容易造成难以挽回的危害;其次,此举难免诱导部分不具备捕猎技能的人奋不顾身上山打猎,稍有不慎,可能引发安全事故,甚至被野猪“反杀”,酿成悲剧。

遏制野猪泛滥,各地应从长计议,主动防御、有序捕杀才是最有效手段,当务之急是高度重视、加大投入。野猪危害严重地区,不妨组建专业化、年轻化、正规化狩猎队伍,配置现代化装备,提升捕猎技能。同时,将捕杀野猪列为常态化工作,有组织、有计划、持续性安排捕猎活动,以提高捕杀成效。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维护生态平衡,保障国家和集体财产安全以及群众人身安全。



编辑:吴优

审核:陈显东

(作者:徐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