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都议事厅|“巴掌田”变“连片田”具示范效应

■ 杨丽君

金秋时节,走进丰顺县丰良镇丰京村棠荆自然村,只见一块块农田整齐连片,金黄的稻穗随风起伏,大型收割机穿梭其中,好一派繁忙而喜人的丰收景象。(详见《梅州日报》10月29日3版)

丰京村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实施,将原本废弃的304间农房修缮一新,260多亩农田整合为连片良田,使其成为美丽乡村一道亮丽景观。“巴掌田”变身“连片田”,“小荒村”成“大画卷”的背后,是多方共赢:村集体和村民通过土地流转增加了经济收入、促进了家门口就业,企业和种粮大户通过承包租赁扩大了规模、取得了更大的农业产业效益。据了解,我市近年来扎实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成效显著,不少地方的经验值得推广和借鉴。

梅州虽是农业大市,但长期以来,多山的地形导致田块比较细碎、分散,成为农民种粮的一大困扰。不少乡镇地处丘陵地带,出现许多“巴掌田”“斗笠田”“皮带田”,制约当地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在此情境下,通过土地平整,化零为整,小田变大田,分散变集中,多措并举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以此来提高土地综合效益,无疑是破解耕地分布零散、土地利用低效、乡村风貌品质不佳等问题的最优解。丰京村探索出山区“小田并大田”的有效模式,为丰良镇乃至全市各地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打开了新思路、提供了新方法。

土地集中整治带来的变化,不仅仅是土地数量增多的量变这么简单,更是带来农业产业结构的质变。为此,我市各地要切实结合各自的地形、村貌和自然资源禀赋,发挥“土地综合整治+”作用,打造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的现代农业发展格局,展现新农村建设的“整体美”。要按照政府引导、企业投资、产业化开发的思路,以农文旅融合和优势农业创优提质为主线,在农用地整理和建设用地腾挪上两手抓,大力引导各类组织和个人参与土地流转,聚焦农村“人、地、房、产”,描绘良田连片、产业集聚、村庄集中、生态优美的空间蓝图。

让低效用地“活”起来,助推优质农业延链提质增效,是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更是农业现代化的应有之义。这就需要我们在持续落实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部署的进程中,要推进良田、良机、良种、良法、良制“五良”融合发展,大力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切实提升土地的质量,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延长种养产业链价值,努力探索更多“一田多用”“一地生多金”的新路径,共同绘就农田增量,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美丽乡村新“丰”景。



编辑:吴优

审核:陈显东

(作者:杨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