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元鹏
有网友9月20日发布视频称,在四川甘孜稻城亚丁景区准备享用自带泡面时,遭到景区工作人员制止。与此同时,景区内却在售卖每碗22元用水泡的热干面。稻城亚丁景区21日发布情况通报称:经调查,视频中反映的情况属实。景区对经营公司负责人进行了约谈,责令经营企业立即停业整顿,规范垃圾的收集处理。
一边打着“环保”旗号,禁止游客“自己泡面”,一边“自己销售热干面”,还将产生的垃圾丢到草坪上,如此“景区禁止泡面”规定,为了环保还是为了赚钱,不言而喻。
经调查情况属实后,目前该经营企业已被责令停业整顿。这固然是我们想看到的结果。但是,需要追问的是:这样的事情就发生在管理部门的眼皮子底下,真的不知情,还需要“调查”吗?为何在禁止泡面的同时,景区却有高价热干面销售?这种“禁而售”的做法无疑让游客不满,同时也对这次停业整顿是否是为应对舆情持怀疑态度。
其实,我们更应该关注的不是这一起单一事件,而是“景区禁止泡面”类似现象。首先要明确的是,在景区内吃泡面,由于乱扔乱倒,在一定程度上会对环境产生 良影响。但食品和零食,哪一个不存在污染环境的可能?只是,对于景区而言,需要做的是提醒游客注意环保,不要随意丢垃圾,并安排足够的人员及时清理,布置足够多的垃圾分类箱及时收集,而不是打着“为了环保”的名义耍小聪明。
不少景区都有与“禁止泡面”类似的规定。2019年9月,一位大学生起诉上海迪士尼乐园,涉及的主要问题是禁止游客携带食品入园。最后双方达成调解协议,由被告补偿原告人民币50元。随后迪士尼方面调整原食品和安检规定,宣布游客可以携带供本人食用无需加热加工的食品及饮料进入上海迪士尼乐园。
迪士尼都“认错了”,其他有类似规定的景区也该“吸取教训”了。如果景区内没有提供足够的餐饮选择或者价格过高,那么禁止泡面这一规定就应该被视为霸王条款而被取缔。全民旅游时代,某些景区就别自作聪明了,否则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编辑:吴优
审核:陈显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