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言就事
“我儿子一直说当医生就要救死扶伤,那我们就最后帮他一次,让他完成自己的心愿。”今年8月,重庆24岁的外科医生罗嗣政因车祸抢救无效离世,在他最后的时刻,父母决定帮助他捐献器官。最终,罗嗣政成功捐出1枚肝脏、2枚肾脏、1枚心脏、1枚角膜,为5名患者带去了新的希望,为5个人带来新生。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在父母看来,罗嗣政很喜欢医生这份工作,觉得救死扶伤是很值得骄傲的事情。“他觉得当医生可以去救别人,是能真真切切帮助到别人的,我们都为他感到骄傲。这次捐献,就相当于是他最后一次救死扶伤了。”生前热爱自己的职业,罗嗣政的这份精神,让人钦佩;死后捐出器官为他人带去新生,罗嗣政的这份大爱,令人动容。
“最后一次救死扶伤”,彰显大爱无疆。当儿子遭遇不幸后,罗嗣政的父母强忍悲痛,用另一种方式替儿子完成救死扶伤的心愿 。这对可敬的老人,用实际行动很好地阐释了什么叫“大爱无疆”。诚然,罗嗣政能够成为一位好医生,跟心怀大爱的父母的言传身教不无关系。他们对社会的无私奉献,闪烁着人性光辉,值得我们铭记。
孟德斯鸠说:“能将自己的生命寄托在他人记忆中,生命仿佛就加长了一些。”捐献器官,让生命以另一种形式延续,捐献者被记住的时间跨度无疑会更长。无论是罗嗣政的亲友,还是受惠于罗嗣政捐赠器官的患者,更或者是其他知情人,都会永远记住罗嗣政这个名字。
自愿无偿捐献器官是一项慷慨伟大的崇高社会行为,对于治愈疾病、延续生命具有重要意义。但受“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等传统观念影响,目前我国的器官捐献行为仍受到诸多掣肘。有数据显示,我国每年约有30万患者等待器官移植,但仅有1.6万多人有机会获得移植机会。令人欣喜的是,自2010年我国启动器官捐献试点工作以来,民众观念日渐转变,器官捐献登记人数与日俱增。2017年6月11日是第一个中国器官捐献日。今年中国器官捐献日的主题是“跃动精彩人生 奏响生命乐章”,强调了器官捐献者用生命点亮他人生活的伟大精神。
生命因仅有一次而宝贵。而捐献器官,既让自己的生命以另一种形式得到延续,也让他人得到生的机会,从而让自身生命的价值得到进一步升华。期待更多人参与到这项伟大的事业中来,为更多需要器官移植的患者带来生的希望。
编辑:吴优
审核:陈显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