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座|埋怨“薅羊毛”不如“堵漏洞”

郭元鹏

8月28日凌晨,由于电商运营人员价格设置错误,安徽一县城小店铺20分钟内以进货价4-5折的价格“卖出”货值超7000万元的货品,损失高达3000万元。

商家标错了价格,导致损失巨大,令人同情。实际上,“商家标错价”是一种普遍的现象:戴尔电脑曾经将原价7599元的液晶显示器写成2515元,引发消费者疯抢,戴尔公司最后承诺按该错误报价出货;农产品网店经营者田先生在设置生姜价格时,将活动价8.8元/斤错误设置为减掉8.8元,发现时已有4万多人付款,亏损400万元,最终倒闭……

对于“商家标错价”的情况,河南泽槿律师事务所主任付建认为,若类似案件涉及金额巨大,网店在符合平台规则及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可以通过法律途径与买家协商退款,但无法直接强制执行。当商家因标错价致商品被卖出后,如果选择单方面悔单或采取闭店等方式解决,对消费者来说是不合理的,商家因标错价格导致的问题应由商家自行承担责任。

尽管“律师说法”显得有点“不近人情”,但是也说了客观事实。当然,这并不是说“商家标错价”就不值得同情,而是说与其每一次都埋怨别人“薅羊毛”,不如反思“如何堵漏洞”,毕竟法治社会讲的是法治规矩。作为消费者,看到便宜且合适的商品,谁不想买?如果同情商家选择退货自然皆大欢喜,如果选择不退货,那也算不上是什么恶人恶举,毕竟他们下单没有什么错。

商家标错价,不能总靠“祈求消费者发善心”,而应该建立一套完善的“止损程序”,在价格设置错误时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干预,保护自身利益并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支持。商家要深入反思运营管理和系统维护方面的问题,加强运营人员培训和学习,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责任心;平台要借助大数据启动“保护机制”,发现特别异常的价格后,应该主动关闭链接向商家核实。此外,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电商行业的监管和管理,制定更加严格、科学的行业规范和法律法规,做到能够用法律途径解决“标错价格”的问题。



编辑:吴优

审核:陈显东

(作者:郭元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