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都议事厅|真情帮扶绘就富民兴村新画卷

朱双玲

谋“粮”策聚力“广梅千亩同心田”、强产业带动三产“融”出产业链、拓销路助推农产品“出山入湾”……三年来,广州市荔湾区驻梅县区畲江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立足“梅县所需、荔湾所能”,在畲江镇产业帮扶、劳务协作、消费协作、公共基础设施水平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提升、党建促乡村振兴水平提升等方面凝心聚力、久久为功,取得了显著成效。(详见《梅州日报》8月13日3版)

2021年6月,我市全面启动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工作,三年来,110个工作队、1311名干部投身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事实证明,这1311名干部如同点点星火,从帮助引进新项目到扶持做大做强传统产业,从帮助镇村搞规划到带着群众闯市场,乡村振兴工作因此而精彩,人民群众的发展信心也更足了。广州市荔湾区驻畲江镇帮镇扶村工作队三年的帮扶实践,正是体现了这一成效所在。三年来,工作队不仅为畲江带来了资金和项目,更带来了先进的理念和管理经验。从基础设施改善到公共服务提升,从产业发展创新到重视人才培养,工作队的帮扶涵盖了畲江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

放眼梅州,不仅仅是驻畲江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全市110个工作队紧紧抓牢发展第一要务,千方百计发展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积极探索“以乡村振兴帮扶为载体,构建产业共建、产权共有、镇村共治、发展共享的联办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有效实现镇村集体经济增收。他们三年的辛勤耕耘,已在梅州大地上绘就一幅业兴、民富、村美、人和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当前,我市正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多年的实践已经证明,驻村帮扶是有效的工作方式之一。最近,我市第二批工作队已完成进驻,正式启动了第二轮帮扶。各相关部门要整合各级帮扶力量,统筹配置,推动各帮扶力量做自己最擅长、最专业的事,构建起“统筹配置、各展所长、优势互补、集中发力”的乡村振兴“大帮扶”模式,才能让帮扶优势、效益最大化,才能让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有效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帮扶只是外力的撬动,乡村振兴还需要镇村两级和广大群众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当“外力”与“内力”共同发力,才能更快地撬动梅州乡村的全面振兴发展,早日实现共同富裕。



编辑:吴优

审核:陈显东

(作者:朱双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