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都议事厅丨“反向飞地”为梅州输送创新发展新动能

■ 邱发平

在广州、梅州两市共同推动下,6月30日,梅州市级“反向飞地”——梅州(广州)科技创新中心在广州市海珠区启动运营。这标志着我市推进“反向飞地”建设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也意味着广梅对口合作和对口帮扶协作工作务实推进。(详见《梅州日报》7月2日1版)

去年3月,省委、省政府发布《关于推动产业有序转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支持粤东粤西粤北在珠三角设立“反向飞地”。“反向飞地”与传统意义上的“飞地经济”不同之处在于,这种模式是指产业基础相对薄弱、产业资源相对匮乏的地区主动出击,到相对发达地区设立“飞地”,从而畅通创新资源流通渠道,促进产业协同发展。

“反向飞地”一般设立于珠三角地市的科创、产业中心,作为一种创新的经济合作模式,主要发挥科创中心、孵化基地等作用,犹如嵌入发达地区的引擎,在当地丰富的产业、人才、科研资源等“养料”滋养下“双向奔赴”,为欠发达地区输送创新发展新动能。

梅州(广州)科技创新中心的启动运营,正是“反向飞地”助力融入大湾区发展的一个生动案例。通过在广州这一大湾区核心城市设立科技创新中心,能够推动存量企业转型升级,而吸引“飞入地”科创项目孵化并落地,则能有效培育新兴产业的增量,带来科创成色更足的新产业和新质生产力,加快产业科技互促双强,为我市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我市通过“反向飞地”,将自身的资源优势和政策优势与大湾区的产业、技术和人才优势相结合,可形成“总部+基地”“研发+生产”“创新+服务”的创新生态。这种跨区域的资源整合和优势互补,不仅有利于梅州产业的快速发展,也为大湾区企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市场机遇。

“反向飞地”另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可以成为我市的宣传展示和招商引资的一个窗口、产业协同创新基地,目前已吸引穗梅两地多家企业的咨询和入驻申请,涵盖了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现代农业与食品加工等多个领域。这些行业领域正是我市目前大力培育发展的新兴产业,也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可以说,建立“反向飞地”,正是到有凤的地方筑巢,着力解决人才、创新短板,瞄准的正是创新驱动发展时代核心发展要素带来的持续收益。

“反向飞地”作为我市积极融入大湾区的桥头堡,也被赋予补齐欠发达地区创新动能不足的重要使命。相关职能部门应充分利用好广梅对口合作和对口帮扶协作的各项政策,建立“飞地”双方科学的利益共享机制。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和服务体系,为“飞地”内的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服务。通过加强区域间的沟通和协作,推动资源共享、技术交流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深度合作,推动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

编辑:林晓萍

审核:陈显东


(作者:邱发平)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