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座丨把“劳动光荣”种子植入学生心田

■ 朱双玲

近日,我市印发《梅州市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要求中小学劳动教育课,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不少于16学时。(详见《梅州日报》11月8日3版)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通往成功的必经之路。中小学生,是人生认知成长、健康发展的重要阶段,让他们从小接受必要的劳动教育,养成吃苦耐劳和勤俭节约的好习惯,不仅有利于增强中小学生对劳动的正确认识,还可对他们的性格养成和就业成才产生积极影响。

蓝图已绘就,关键在落实。怎样通过课程设置,有目标、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劳动?怎样通过丰富的形式和载体,让学生在掌握劳动技能的过程中培养劳动精神?此次我市印发的《方案》,从课程目标、内容、实施等多方面作出明确规定,为做好劳动育人提供了指引,有关部门要吃透《文件》精神,有序推进相关工作。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把“劳动光荣”种子植入学生心田,让他们热爱劳动、勤于劳动、善于劳动,才能不断在劳动中提升综合素质、促进全面发展。我们要在思想意识上持续提升,避免“以劳代育”的问题,当下一些学校依然存在以打扫卫生、整理桌椅替代劳动教育课的做法,这般意识亟待提升,只有跳出“劳动”的认知层,才能开展好劳动教育。学校要因地制宜,合理建设劳动场所、开发课程资源,在劳动中讲述劳动者的感人故事,播撒向上向善的种子。

劳动教育的落实,除了学校开设相应课程外,还需要家庭和社会各界的大力配合。家长要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既要与孩子一同参与劳动,又要做到不包办代替。一些必要的家务劳动需要求孩子们亲自去做,一些社区服务、社区劳动实践需要鼓励孩子们经常参加,必要的研学旅行活动需要如期进行。社会要做好保障,共建劳动实践基地,提供合适岗位。唯有各方共同努力,让劳动育人取得实效,才能激励学生在成长成才的过程中用诚实劳动、努力奋斗来成就梦想。

编辑:林晓萍

审核:陈显东


(作者:朱双玲)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