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林生
当前,全国各地群众性体育运动持续升温,部分群众性体育赛事更是火爆全网,受到群众广泛好评和欢迎,并有效提高了地方的知名度、美誉度。与此同时,有媒体记者调查发现,当下有少数群众体育赛事存在“跑偏”“变味”迹象。
一位组织过大型群众性体育比赛的人士介绍,很多群众性体育赛事都有不允许请“外援”的规定。然而,一些单位出于向领导、社会展示“风貌形象”等“争面子”“博眼球”目的,或者为了在与兄弟单位竞争中“树形象”“拼高下”,展现“高人一等的管理水平和组织能力”,不遗余力“变着花样”重金聘请“野球高手”。
有记者调查发现,有一位前CUBA球员近年代表地市、企业、学校等近20支队伍参加各类群众性体育赛事,今年他代表某企业出场比赛时,一人得分超过其他队友得分总和的3倍,毫无悬念地获得赛场“最有价值球员”。一家规模较大、效益一般的国企,被查出下属单位3年来竟花了1000多万元用于参与或组织球赛,其中有的企业砸钱聘请“野球高手”代表单位参赛,被监管部门责令整改。
“野球高手”参加群众性赛事,早已是不争事实,且多出现在篮球比赛中。多年来,一些单位为了规避参赛规则,通过定时、临时缴纳社保,维系与“外援”的劳动关系。每到重要比赛,这些平日基本不在单位出现的“野球高手”,就能堂而皇之以正式员工身份参赛,并屡获佳绩。
有“野球高手”参加,比赛水平和观赏性自然要高出不少,会吸引更多关注目光。问题是,这些比赛看起来十分热闹,但群众的参与感和获得感并不高,离群众越来越远,靠“功利”越来越近,违背举办比赛初衷。这情况下,这些赛事无法体现各单位群众性体育运动普及程度,而是比拼“野球高手”专业水平,结果自然是“谁砸钱多,谁就能赢球”。
这种现象,与一些单位存在扭曲“胜负观”密切相关。他们组队参赛目的不是旨在推进本单位群众性体育活动,而是借机向上级单位展现高人一筹的“组织能力”“领导水平”以及“员工风貌”。于是,聘请“野球高手”参赛,成为不二捷径。如此好大喜功,追求“政绩”,说白了就是搞形象工程。
重金聘请“野球高手”参赛,破坏体育竞技规则,扰乱赛事秩序,不利于调动群众体育运动积极性,还增加额外开支,容易滋生腐败,损害社会公平,值得高度关注。有关部门应当从政治高度加强监督、着手整顿,引导赛事主办方和参赛单位崇尚体育精神,杜绝“野球高手”,还群众性赛场以阳光,让体育运动回归初心。
编辑:林晓萍
审核:陈显东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