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燕花
面对嘴上声称没钱却频频在朋友圈晒旅游照片的“老赖”,五华法院执行局重拳出击,对被执行人曾某采取司法拘留措施。(详见《梅州日报》9月11日第4版)
近年来,“执行难”一直是困扰社会的一大顽疾,人民群众深恶痛绝,明明相信法律诉至法院打赢了官司,拿到了法院的胜诉裁判,但老赖们却变着法子玩起“躲猫猫”,导致该白纸黑字的“法律白书”在现实中不能及时兑现胜诉权益,成为“法律白条”。个案的裁判往往涉及民生各个方面,有些执行标的是百姓寻医治病的救命钱,有些是百姓在交通事故中身残后的赔偿款,有些是供子女上学读书的农民工血汗钱。“老赖”耍赖不仅关乎群众的财产归位,甚至关乎群众的生命安危,将直接影响到群众对司法的信任度,严重损害司法权威。
为打击失信行为,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律。从司法拘留、纳入失信人黑名单、限制出境、限制高消费、悬赏执行到去年6月24日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的《民事强制执行法(草案)》,最高法更是于今年召开的全国法院工作会议上提出“深化执行体制机制改革,努力实现到2035年‘切实解决执行难’的目标”,执行举措不断“升级”,目的都是为了步步压缩老赖的生存空间,倒逼其积极主动履行债务,让生效裁判不再是一纸空文,这也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应有之义。
让“老赖”不敢“再赖”,必须对他们形成“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的态势。法院作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有义务采取各种战术和“老赖”斗争到底,使“老赖”无所遁形,使公民的合法权益不止步于书面的裁判,而是在现实中得到真正的兑现。面对规避执行手段不断翻新的“老赖”,既要持续加强“老赖”耍赖后果的宣传力度,让老赖心理上不敢“赖”、不想“赖”,又要持续凝聚社会合力,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联合惩戒,让老赖“一处失信,处处受限”,让“老赖”在行动上切实“赖”不起,不断浓厚“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形成人人守信的社会好风尚。
编辑:林晓萍
审核:陈显东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