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侯龙珠灯、砂田菜花灯、五华七盏灯...我们身边的非遗“灯”节,你都了解么?

在客家话中,灯光的“灯”与人丁的“丁”谐音,同时灯也象征光明与希望,因此,梅州流传着许多与灯有关的习俗,其中有9项分别被列入广东省级、梅州市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兴宁上灯

兴宁上灯 (罗新梅 摄)

兴宁人习惯上称元宵节为“赏灯”,该习俗源自明朝南京夫子庙花灯节,是兴宁市民间的重要节日。其日期一般是正月初九到十六,以十一、十二最为集中,结束那天叫“暖灯”。赏灯节前,当地族人须定做“花灯”,然后敲锣打鼓请“花灯”,燃放鞭炮抬“花灯”。“上灯”时要办“三牲”和酒果祭祀祖先及天地神明;然后迎花灯;接着到祠堂升灯;还要摆宴席,亲朋好友齐祝贺,非常热闹。2017年,兴宁上灯习俗被列入广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大埔西河漳溪墟扫街灯

大埔西河漳溪墟扫街灯活动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每逢农历一、六日是大埔县西河镇漳溪墟墟日,而正月十六是新年开春做生意的第一个墟日,人们选择这一天为漳溪墟闹春,将正月留下的鞭炮屑、废弃花灯清扫干净,俗称“扫街灯”。为了丰富这个传统活动的内涵,人们模仿“做古事”和“飘色”的形式,进行化妆游行,由一成人化妆成寿星在队伍的最前面,后跟着两位化妆成手持扫帚仙童的小孩在后面打扫街道,随后跟着各村组织的花灯队、锣鼓队、舞狮队、舞龙队等。2017年,西河漳溪墟扫街灯被列入广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百侯龙珠灯

2018年3月2日,正月十五元宵节,大埔县百侯侯北村举行全国独有、流传800多年的民俗节日活动 — —迎龙珠灯。(钟小丰 摄)

迎“龙珠灯”,是大埔县百侯镇侯北村萧氏特有的民俗活动,由宋末进士萧淳带到当地,于每年的正月十五元宵节举行。龙珠灯由若干条薄木板连接而成,每条木板上有八角形灯笼。灯笼骨架由六条剖细竹篾加工制成,然后再框成八角形灯笼骨架。按照中国传统“五行六合”的规矩,装灯木板长度为九尺,刚好在“添丁”位置。每条龙珠灯由108个灯笼组成,正是《水浒传》108条好汉的数字。各龙珠灯按照顺序游行,形成长长的队伍,寓意人丁兴旺。2019年,百侯龙珠灯被列入梅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大埔元宵灯节

大埔元宵灯节 (汪颂生 摄)

大埔元宵灯节,俗称“过正月半”,又叫“祭春”。按大埔的风俗,从农历正月初五至农历正月二十“天穿日”,为祭祖和“上灯”的时间。大埔元宵灯节的特色之一是“迎灯”,凡是村里有在迎灯前一年内生男丁的人家,都要做许多花灯,穿挂在竹篙上,称为“杠灯”。迎灯的当晚,大人、小孩手里都举着一盏花灯,在村里游行。散灯、杠灯连成一条长长的灯队。甚为壮观。有新丁的人家要备办鸡、鸭、腊味、米酒、糖果等,邀请亲友和村里人到家里吃添丁酒,表示对“添新丁”人家的祝贺。2009年,大埔元宵灯节被列入梅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五华县下坝迎灯

元宵夜,一年一度的五华下坝迎灯节活动如期上演,造型多样的花灯吸引了众多市民。 (赖锋 摄)

下坝迎灯游行闹元宵起源于明朝成化年间,定于每年的正月十五在五华县河东镇擎灯游行。下坝迎灯一是庆祝“周仙圳”竣工,牢记周仙功德;二是把“灯”迎回来,祈求下坝人丁兴旺。正月十五下午,人们聚集在周瑄公祖屋,由族中长者主持进行“三献礼”,包括洗礼、跪拜、三次献礼、宣读祭文、升灯等环节。在庆典活动中,村民用竹子编织的鲤鱼灯、龙虾灯、鹅灯、仙鹤灯、十二生肖灯等各种精致花灯,有的会摇头摆尾,有的展翅欲飞,有的张嘴觅食,极具观赏价值和艺术价值。2015年,下坝迎灯被列入广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大埔县西河大靖迎马

大埔西河镇“迎白马”民俗活动场面壮观、气氛热烈。(连志城 摄)

每年的农历正月初四,大埔县西河镇大靖村、东塘村都会举行隆重的“迎白马”活动。这个活动是为了纪念一位叫马发的将军。“迎白马”活动对于西河镇大靖村的村民来说,是一年之中最重要的节日,他们虔诚地跪拜,祈求全年风调雨顺,家人幸福安康。2016年,西河大靖迎马被列入梅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丰顺县黄金迎灯节

丰顺县黄金迎灯节源于明英宗正统年间,距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每年农历腊月廿四日起,镇上的居民就为制作迎灯节的彩灯及排练迎灯节的文艺节目做准备。黄金迎灯节的彩灯,用民间绘画、剪纸、书法、对联等工艺制作,外形精美、内涵丰富。正月十三日正式开始进入迎灯节,维持三日,到正月十五日晚结束。2016年,黄金迎灯被列入梅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丰顺县砂田菜花灯


2019年2月19日,丰顺县砂田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文化进万家暨砂田菜花灯节在丰顺县砂田镇举行。菜花灯巡游。(钟小丰 摄)

每年元宵(正月十四、十五)之夜,丰顺县砂田镇四乡八村的农民,采摘盛开的油菜花,制成花灯,庆祝油菜丰收,“菜花龙”花灯以木头制作龙头,龙身部分则用油菜花、串炮花、大白菜、包菜等蔬菜来包裹多根蜡烛与彩灯。菜通财,花则指男女丁口旺盛,朴素的“菜花龙”花灯象征着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2019年,砂田菜花灯被列入梅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五华县七盏灯



七盏灯(张忠宏 摄)

“七盏灯”是五华县民间专业笛班在乡村办好事时进行闹喜的一种带技艺性的艺术形式。“七”表示生,“灯”表示生小孩(进丁),即生丁进财,添福添寿,丁兴财旺,福寿双全。表演时,在“七盏灯”师傅头、肩、手肘、手腕上放七盏蜡烛碗灯或豆油灯,一行人边行边奏音乐,行至厅堂神位牌下,边卸灯边说四句吉利话,卸完灯后结束。表演全过程一般十至十二分钟。2009年,七盏灯被列入梅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来源:中国客家博物馆

编辑:李子莹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