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森林包围的麻楼村局部(潘梦志摄于2025年2月)
●潘梦志
去年,笔者发表过《聊聊“县治”与平远县治二三事》《“镇”“城关镇”及平远县城关镇“大柘”的来历》,今日试着再探讨一下“村”的意义,并选取一个古时叫茅寮的平远县仁居镇麻楼村讲讲故事。
“村”字起源较晚,《辞源》对其考证:“本作‘邨’”。清代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为“邨”字注释:“屯聚之意也……又变字为村”。该字常用组词“村庄”,仅从字形上来理解,村庄含“木”“屋”(广字的本义)、“土”,这些元素对人类的意义不言而喻。如麻楼村,约1/2的山林属于龙文-黄田省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相当好。
不过,就是这样的一个森林里的村庄,曾经是茅草建寮。
什么是“茅寮”?查《现代汉语词典》,没有【茅寮】。而《新华字典》的“茅”:可用来覆盖屋顶。“寮”:小屋。由此得知,茅寮是方言,与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中的茅屋是同一类东西。
陈泗滨老祖屋屏风、绘画(潘梦志摄于2025年2月)
据《平远县地名志》记载,陈姓开基祖迁来时用茅草搭盖寮屋居住,后谐音“麻楼”。又据《全粤村情·梅州市平远卷(一)》记载麻楼行政村分上村、下村、香花畲等几个自然村;2015年末,户籍人口1352人,其中80岁以上48人;有传统客家民居52座,其中陈泗滨老祖屋,建于明末清初,占地面积612平方米,南北厅和下厅用木雕屏风间隔装饰,雕刻“八仙过海”等题材木雕,工艺精湛。该村早已不是茅草建寮的地方了。
麻楼村中水口有一段保存完好的古驿道,平均宽度1.7米,长约1公里,叫“梯云岭古道”,在《梅州古驿道》书中也称“官马大道”——意思好理解,就是古代官员骑马走的路,现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最是一年春好处。亲爱的读者们,放下手机,迎着春光,去古道走走,感受一下不管是“春风得意马蹄疾”,还是古代脚夫、轿夫等上岃时那种情不自禁“有好山歌溜等来”的意境。顺便说一下,平远上岃山歌是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愿,大家在开春之际,上春山,唱春歌,大展宏图!
——”文化公园“投稿邮箱:mzrbwhgy@163.com
编辑:曾秋玲
审核:陈嘉良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