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院与香港客属社团互赠纪念品
●徐青
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广东汉剧院始终坚守传统文化阵地,创排了大量的优秀舞台艺术作品,通过以汇演、专场和巡演的活动形式,不断开拓进取,展示活力,服务民众。2023年3月至10月,第六届世界客商大会在梅州举办前夕,广东汉剧传承研究院以“客都有喜”为主题,举行全国性艺术精品巡回演出系列活动。此次活动纵横湖北武汉、陕西西安、湖南衡阳、福建龙岩、香港、澳门及广东省内的广州、深圳、东莞、梅州等10个城市,共演出12场,行程辗转数万公里,引发广泛的文化轰动效应。
在深圳演出《天风海雨梅花渡》剧照(万瑜饰唐海顺)
在香港演出《百里奚认妻》剧照(张广武饰百里奚、李焕霞饰杜氏)
回眸巡演历史 深谙岁月如歌
回溯广东汉剧巡演历史,人们可以从中领略它难忘的蹉跎岁月。
一是从清初至中叶,外江班入粤之初,在珠三角地区和潮汕平原的班社演出活动较多。当年外江班携带着中原文化的许多优势,在生存发展中,虽与本地戏班有着许多矛盾和竞争,但其自身丰富多彩的剧目和清雅逸致的舞台表演艺术,广受社会百姓的青睐。特别是在文人士大夫层面,对这些班社情有独钟。但凡坊间祭祀社庆、乔迁典礼、庆生祝寿、婚丧仪式等场合,皆有首选“外江戏”的习俗,而且戏金和赏银也比本地班丰厚。故而,外江班名噪一时。
二是清末至民国初期,外江班本地化后,由于诸多因素所致,“外江戏”大本营逐步向潮汕和客家地区迁徙,一度进入繁荣时期。“老三多”“老福顺”“新天彩”“荣天彩”等著名班社先后建立,演出市场不断扩展。除本地城乡外,戏班还经常在周边的闽赣、港澳台地区活动和巡回演出。同时期还得到华侨乡贤的引荐扶持,多次组团赴新加坡、印尼、马来西亚、泰国等东南亚国家华人侨居地驻场演出,引发轰动效应。
三是抗战时期,1939年汕头沦陷后,许多汉剧班社(1932年,“外江戏”正式定名为“汉剧”)相继举行“抗日义演”活动。粤东相关汉剧班社创排了《捉汉奸》《抓特务》《放下你的鞭子》《补肩搭》《东方一角》《血泪金门》等抗日救亡剧(节)目,到福建抗日前线的云霄、诏安、漳浦、杜浔、官陂、白塔等地巡回演出。汉剧著名演员黄桂珠、罗恒报、黄粦传、丘赛花等30多人参加了演出活动,由启动到结束,这些演出持续多年。
四是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全国戏剧普查中,为了区别于其他省份汉剧,正式将广东省各地活动的“汉剧”班社,定名为“广东汉剧”。20世纪50年代,广东汉剧人才济济,演出活动异常活跃,好戏连台。广东汉剧作为南方地区的优秀皮黄剧种,被列入广东四大剧种(粤、潮、琼、汉)之一,先后在北京、上海、武汉及本省各地、闽粤赣三省边区的广大区域长期巡演,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
五是1959年9月,广东汉剧院在省汉剧团一、二团的基础上正式挂牌成立,院址设在汕头市慕韩里32号。建院后,虽然条件比较艰苦,面临许多实际困难,但广东汉剧院的领导和艺术家们焕发出极大的工作热情。这里特别要提到的是第一次全国性的巡演活动。据著名广东汉剧表演艺术家梁素珍的回忆:1960年的3月至10月,广东汉剧院经广西玉林入南宁,开始了广西、湖南、湖北、江苏、安徽、上海、浙江、江西8省10市巡回演出。这是广东汉剧历史上跨越省份、巡回走点最多、时间最长的一次演出活动。在半年多的时间里,为各地观众演出300场,观众人数达30多万,扩大了广东汉剧在全国范围内的影响。
在陕西西安演出《王昭君》剧照(管乐莹饰王昭君)
在澳门演出《改容战父》剧照(嵇兵饰万香友、潘智勇饰乳娘)
重启巡演旅途 更觉柳暗花明
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广东汉剧院始终坚守传统文化阵地,创排了大量的优秀舞台艺术作品,通过以汇演、专场和巡演的活动形式,不断开拓进取,展示活力,服务民众,赢得了社会及广大观众的肯定支持和衷心热爱。“南国牡丹”广东汉剧之所以花繁叶茂,正是这样风雨兼程走过来的。
2023年3月至10月,广东汉剧院以“客都有喜”为机缘,再次开启全国性舞台艺术巡演活动,动员组织一流水平的演艺团队,有目的地创排了《天风海雨梅花渡》《章台青柳》《王昭君》等优秀大型剧目,有选择地复排了《花灯案》《盘夫》《百里奚认妻》等优秀剧(节)目。跋涉数万公里行程,在省内外10个城市巡回演出12场,观众人数累计超过1.1万人次。这次演出活动,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广东汉剧规格最高、规模最盛、影响最大的一次全国性交流巡演活动。
此次广东汉剧全国性的巡回演出活动,主要呈现出如下几个亮点:
一、目标明确,真情传递。 这次活动,广东汉剧传承研究院抓住了“客都有喜”——第六届世界客商大会在梅州召开的这个时间节点来开展,得到市委、市政府和宣传主管部门的重视和支持。市委相关领导亲自策划,协调解决巡演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并多次随演出团赴演出点观摩指导,开展对应工作调研交流。与此同时,境内外许多客属机构和团体纷纷伸出接力援手。这次活动的主旨非常明确,就是以文艺形式为大会的成功举办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以广东汉剧优秀剧目演出为载体,传递中国声音、讲好梅州故事、联通乡情乡谊,提升和扩展客家文化的影响力。
二、多方联动,乐于奉献。 广东汉剧传承研究院党委书记王育平在谈到这次巡回演出工作时,曾多次感慨道:“如果没有大家的共同努力,没有社会各界的鼎力扶助,便没有这次成功的巡演之旅!” 的确,这次“客都有喜”——广东汉剧全国性艺术巡演,一是得到了深圳市梅州商会、陕西客家商会、衡阳客家商会、澳门嘉应同乡会等客属乡贤的鼎力相助;二是大部分运作资金来自社会团体和企业资助。特别是得到了广东省雁洋公益基金会、广东嘉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与此同时,关注和支持此项活动的还有梅州市侨务统战部门、市直宣传文化部门、市艺术学校、大埔县宣传文化部门等。
三、名角荟萃,新秀芳华。众所周知,中国传统戏剧是“角”的艺术,一台剧目的成功与否,取决于主要人物角色,然后才是团队的整体实力。广东汉剧传承研究院接受这项巡演工作任务后,始终以优秀剧目创排为核心,集中艺术资源,配备了强大的广东汉剧艺术人才阵容。就一般情况而言,上演一台大型剧目,台前幕后的人员往往超过百人。这次巡演中的几台精品剧目,名家新秀阵容豪华。国家一级演员、广东汉剧传承研究院副院长黄丽华,担纲主演大型广东汉剧《章台青柳》(饰柳如是)和《天风海雨梅花渡》(饰柚英),她的表演得体大方,气韵非凡;国家二级演员管乐莹主演大型广东汉剧《王昭君》(饰王昭君)和《花灯案》(饰陈彩凤),这个艺术苗子声、色、艺俱佳,风华正茂;国家二级演员万瑜在《天风海雨梅花渡》中饰演男主角唐海顺(顺叔),舞台气质卓越超凡,适应不同角色颇显功力;国家一级演员、广东汉剧传承研究院院长张广武与国家一级演员李焕霞联袂主演一折《百里奚认妻》,刻画人物入木三分,唱念韵味自然洒脱,让香港观众如醉如痴;国家一级演员嵇兵在澳门演出,凭借折子戏《改容战父》文武兼济,深受观众青睐。与此同时,一群广东汉剧表演艺术骨干和新秀也在巡演舞台表现不俗,格外抢眼。魏国浩、洪晓瑜、钟慧、王国平、黄耀达、邓振鹏、陈文斐、叶林、曾洁乐、廖雅鸣、孙达文、徐尚楣、梁思敏、蓝思、张敏、郭君豪等演员,构成广东汉剧舞台表演精英团队。可谓群星璀璨,风姿绰约。
另外,广东汉剧音乐和广东汉乐的创作和演奏,在历次巡演期间,它的清雅悠扬让不少观众赞赏有加。鼓点锣音,丝竹管弦,似清风入耳!
四、团队精神,令人感怀。本次巡回演出,时间周期长、区域跨度大、工作压力重是其基本特征。广东汉剧传承研究院接受这一重大任务后,从节目选择、角色安排、剧目排练到定点演出通联、演出物资筹备、交通运输事宜等方面,均进行了反复思考和周密调度。团队秉承汉剧前辈“戏比天大”的行业传统理念,克服重重困难,只为达到最理想的艺术效果。为了节省经费开支,外出人员队伍必须精简,时间安排也十分紧凑,演职员们连续吃盒饭也是常事。在行程中,列车中转不方便的地方,他们二话不说,挽起行李坐大巴,紧赶慢走颇费周折。晚上演完戏,住进“经济型”连锁旅馆,一觉醒来又见朝阳。在此期间,由于气候偏差等原因,有好些同志还得了重感冒,整天发热咳嗽,但是,稍作调理诊治后,又坚定地走上工作岗位,都没有耽误正常演出。更为难得的是,在12场的巡演活动中,又苦又累,生活也有诸多不便。可是,大家几乎没有怨言,每到一个城市,每次在舞台上演出,当台下响起一阵又一阵热烈的掌声和喝彩声的时候,他们就满足了,他们都会心地笑了……
记得2023年9月8日这一天,演出团赴香港演出,恰逢深圳和香港大暴雨,道路受阻一时无法通车。怎么办?为了一份承诺,为了一份期待,他们在取得安全许可的情况下,把车上的道具和服装分解给每一位演职员,肩扛手提通关,在香港街头筑起了一道“特殊的人文风景线”。赶场演出,香港的观众和乡亲激动万分,主办方的负责人竖起大拇指夸赞:“这就是梅州客家人的精神!”
在湖北武汉演出《章台青柳》剧照(黄丽华饰柳如是)
湖南衡阳观众观看广东汉剧场效热烈
文化交流结硕果 南国牡丹吐芬芳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客都有喜”广东汉剧全国巡回演出取得圆满成功。
一是全面完成了市委、市政府交办的工作任务。开创性地以“客都有喜”——第六届世界客商大会在梅州召开为契机组织巡演,精心策划,一批叫得响有水平的广东汉剧精品剧目在多省市巡演,影响非凡;精准实施,充分发挥艺术资源优势,调动艺术人才积极性和奉献精神,做到场场精彩,广受欢迎;他们以扎实的工作态度践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推介客家精神。特别是在香港、澳门演出过程中,引发许多同胞和乡贤的热议,实现了“以戏传谊,情系故乡”的效果,展示了良好的梅州形象。
二是文化交流开创新的局面。广东汉剧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广东三大剧种(粤、潮、汉)之一、“客家人的大戏”,在巡演过程中,先后与湖北汉剧、京剧、楚剧,陕西二黄、秦腔,湖南常德汉剧、湘剧,福建闽西汉剧、山歌剧、提线木偶,与广东本省的粤剧、潮剧、话剧等十多个地方剧种进行了交流互动。在精品创作、人才培养、阵地建设、非遗保护、市场开发、推介宣传等方面取得了宝贵的经验。
三是推进了广东汉剧的振兴发展。2019年12月,“广东汉剧振兴发展大会”在梅州隆重召开,会议提出了五省(湖北、福建、湖南、陕西、广东)汉剧艺术院团联合申报“世界非遗”的倡议。当然,申报工作必须经历持久而漫长的过程。趁此次巡演机会,他们先后与相关院团共商申遗大计,在达成“梅州共识”的基础上,完善各地和自身的工作机制,继续争取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视支持,按照相关要求,扎实推进,争取早日实现“中国汉剧”申报世界非遗的目标。(作者系国家一级编剧、广东汉剧传承研究院副院长)
2024年7月15日梅州日报“文化公园”版面图
——“文化公园”投稿邮箱:mzrbwhgy@163.com
编辑:曾秋玲
审核:陈嘉良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