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远铁民学校意蕴深长的校门联

(菱歌  摄)

●林东

平远县东石铁民学校于1908年由当地乡贤曾昭鉴、林商翼等人创办,为初级小学堂,地址在尖山(凤髻山)脚下。办学之初,校门悬挂之楹联为“铁血世界,民族精神”。

这副校门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清朝末期,清政府黑暗腐朽,又受帝国列强侵略,我国已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同时,国人开始觉醒,废除帝制,建立共和,兴办新学等相继推行,孙中山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更是推动了革命发展的进程。国人纷纷投身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潮流,为建立一个崭新的世界,不怕流血牺牲,勇往直前。创办铁民学校之时,正是处在这革命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时代。创办者当初将尖山脚下被民众废弃的福岩寺拆除改建成学校,其本身就是反封建的实际行动。这些乡贤有一定的文化,接受革命思想影响早,所以,书挂此校门联,正是与时代相呼应,并以此激励学子为中华民族之崛起而读书。

同时,楹联内容又体现了鲜明的地方特色。

东石是一个储量丰富的铁矿区。据1993年出版的《平远县志》记载,清乾隆年间就有很多当地民众采矿砂挑运,产品销往佛山、汕头及江西、江苏、安徽、浙江等地。清代后期,县内土炉冶铁业兴起,尖山铁矿矿品除满足本县外,还由贾商收购运销南洋。朱浩怀编纂的《平远县志续编资料》就收录了当时流行在当地的一首竹枝词(山歌):“凤髻山中铁矿多,年年炉火任销磨。邻人担矿炉前卖,今年矿价问若何?”至今,东石境内与铁矿有关的地名还有不少,如铁子坑、铁子岃、铁山嶂、炉岃、炉下、炉风角、矿山下等。东石尖山素有“铁脚银腰金盖顶”之说法,铁民学校就建在尖山脚下的矿区,该矿区在清嘉庆年间的行政区划分上还称为“矿围村”。

由此可见,办学者起名“铁民学校”,又蕴含有“铁矿山下民众子弟就读的学校”之意,校门联上下联起首分别用上“铁”“民”两字,是很恰切的。

——“文化公园”投稿邮箱:mzrbwhgy@163.com

编辑:曾秋玲

审核:陈嘉良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