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金华 | 垦迹侨心铸辉煌

●魏金华

导读:1952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和中央军委决定抽调中国人民解放军2万多名官兵,组建林业工程第一师、第二师和独立团,分赴广东海南、高雷地区和广西合浦、龙州地区参加特殊的拓荒植胶任务。刚刚获得翻身解放的农民、部队转业干部、地方干部、院校师生、科技人员,以及一大批新中国成立后就纷纷归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归国华侨、侨眷侨属相继投身到华南垦殖的“苦而艰”事业中。

如今站在新时代的历史起点,广东农垦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传承“艰苦奋斗、勇于开拓”的农垦精神,赓续红色基因,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全面建设有竞争力的跨国现代农业企业集团,为保障国家战略资源的供给安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了应有的贡献。目前他们已跻身全球天然橡胶企业第一阵营,实现了天然橡胶统一加工、统一品牌、统一销售,产业投资走出了广东农垦在经济上坚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新道路。

1950年代初期,归侨青年的“拉犁晨曲”。

华南垦殖局《请代为招聘华侨工人参加橡胶垦殖工作》的公函件。(1952年10月10日)

《华南垦殖局招聘华侨工人暂行办法》印刷件

1、艰苦拓荒 风雨兼程

这批挺进广东的农垦第一代创业者,响应党的号召,组成浩浩荡荡的垦殖大军,他们走进荒山野岭,披荆斩棘,开荒种胶,掀开了新中国天然橡胶事业发展的壮丽诗篇。为了迅速建立华南橡胶生产基地,中共中央在人力、财力、物力方面给予大力支持。1952年7月,华南垦殖局确定了“先大陆后海南,先平原后丘陵,先机器后人力”的发展方针,决定首先开发雷州半岛和海南平原地区,重点放在雷州半岛。

叶剑英同志是新中国橡胶垦殖事业的重要创始人之一。新中国成立初期,帝国主义为了扼杀新中国的生存和建设,疯狂地封锁橡胶等国防资源;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作为四大战略物资之一的橡胶被西方阵营全面封锁,让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因为缺乏橡胶而陷于困顿之中。1951年初,时任中共中央华南分局第一书记的叶剑英,受党中央毛主席和周总理的委托,与时任政务院副总理兼财经委员会主任陈云一起,主持华南垦殖局的筹建工作,由叶剑英出任局长。至此,华南地区大面积种植橡胶的艰巨任务全面拉开。

叶剑英肩负起了建立中国战略物资橡胶基地的历史使命,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林业工程部队,开始了中国橡胶业的创业历程。这支新组建的部队被时任政务院总理周恩来命名为特种林业橡胶种植的“特林兵”。

我馆馆藏的一组/套早期的解密文件,揭示了新中国成立之初华南地区橡胶种植事业的兴起,以及叶剑英局长对归侨、侨务工作所作的贡献:这一组/套公函件,就是叶剑英刚担任华南垦殖局局长不久后签发的,内容是关于吸收广大回国华侨工人参加橡胶垦殖工作,以帮助他们早日就业,并制定相关招聘办法,下发给两广地区各级相关部门并遵照执行。内容主要有:

1、华南垦殖局《请代为招聘华侨工人参加橡胶垦殖工作》公函件;2、《华南垦殖局招聘华侨工人暂行办法》;3、华南垦殖局《关于保障橡胶母树开花结实的指示》公函件;4、华南垦殖局(报告)主送中央林业部、中南农林部《关于高、雷分局各垦殖所本年6月11日至14日苗木受风害情况》公函件;5、《华南垦殖局首届庆模大会纪念刊》一本。

叶剑英局长签发的《请代为招聘华侨工人参加橡胶垦殖工作》函件,上面特别注明:“为吸收广大回国华侨工人,参加橡胶垦殖工作,以帮助他们早日就业,我局特制订‘招聘华侨工人暂行办法’并即在两广各地展开招聘工作。”《招聘华侨工人暂行办法》共有第1-10条,在每一条款中还有详细内容解释。叶剑英也是归国华侨,且又是从“华侨之乡”梅县走出来的一位著名革命家,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回粤工作几年中,他始终把维护华侨利益、积极引导华侨参与广东建设作为侨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1950年代后期,归侨青年在“割胶”。

华南垦殖局《关于保障橡胶母树开花结实的指示》的公函件。1952年4月。

华南垦殖局(报告)主送中央林业部、中南农林部《关于高、雷分局各垦殖所本年6月11日至14日苗木受风害情况》的公函件。1952年

2、披荆斩棘 为侨服务

广东地处我国海防第一线,战略位置极为重要,而且是中国著名“华侨之乡”,毗邻港澳,各种矛盾错综复杂。要完成广东的重建工作,必须在短时期内积聚大量的人力物力。中共广东省委和叶剑英充分发挥华侨爱国爱乡的优良传统,将搞好侨务工作放在重要议事日程。他不仅亲自参与制定华侨政策,推动侨务机构的建立,并时时注意检查督促侨务工作的落实,纠正工作偏差。广州解放后不久,广东省人民政府便成立了广东省华侨事务委员会,同时成立了广东省归国华侨联合会,作为华侨与政府联系的桥梁。

1950年8月,叶剑英连续主持召开了两次华南分局常委扩大会议,专门讨论归国华侨问题。在听取汇报之后,对侨务工作作了重要指示:“华侨要归国随时可以回来,我们表示欢迎,但不公开号召。”“对归国的知识青年要好好地教育他们,有劳动力的华侨回来要介绍职业,有资本的要指导他们投资,本着公私兼顾、劳资两利的政策,使他们有利可图,安心经营。”这一指示,为广东当时的侨务工作指出了正确方向。

1951年12月开始,仅用八九个月时间,我国就从全国各地动员、调集和征集了以人民解放军为主体,包括各大专院校的大批在校学生、归国华人华侨、侨眷侨属等在内的高达四五十万人的垦殖大军日夜兼程,浩浩荡荡开赴雷州半岛和海南岛,开展声势浩大的植胶事业。

这批广东农垦事业第一代创业者,响应党的号召,归国华侨、侨眷侨属积极参与家乡建设,与国内人民一道揭开了广东建设的新篇章。这其中涌现了很多“为国植胶”的感人故事。华南垦殖局首届庆模大会上特别颁发了中央林业部“林业劳模奖章”和华南垦殖局“劳动模范奖章”,表彰为华南垦殖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朱德总司令还为首届庆模大会题词“种好橡胶、发展生产、巩固国防”。

《华南垦殖局首届庆模大会纪念刊》上,详细记录了马来西亚归侨“一等技术工人”何大康的模范事迹:

何大康1951年回到祖国,当他分配到广东电白第一垦殖场工作时,他说:“我将贡献出我全部的力量来搞好祖国的垦殖事业。”他在一年多的垦殖工作中,表现出了高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了自己的诺言,为人民立了新功,在分局庆功大会上被评选为出席总局庆功大会的功臣代表,被评为全国“一等功臣模范”,并获林业部劳动模范奖状和农垦部林业劳动模范奖章及物质奖励。在中国橡胶发展史上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1958年,橡胶在这一年首次开割,乳白色的胶水流入胶杯,消息令人振奋!1982年10月16日,国家农牧渔业部向世界宣布,经过近30年的艰苦奋斗,中国天然橡胶大面积北移种植成功。我国不仅使天然橡胶的种植突破北纬17度线,而且最高种植纬度到达北纬24度,打破了西方权威“北纬17度以北不能种植橡胶”的论断,创造了世界天然橡胶种植史上的奇迹,从而解决了西方国家对新中国“卡脖子”的一道大难题。

1950年代后期,归侨青年在收胶后在倒胶。

《华南垦殖局首届庆模大会纪念刊》一本。(1953年)

华南垦殖局首届庆模大会特别颁发了中央林业部“林业劳模奖章”和华南垦殖局“劳动模范奖章”照片。3、勇立潮头 再创辉煌

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华南垦殖局”到“广东农垦厅”,再发展到今天的“广东农垦集团”,虽然因经营体制调整,他们的身份在不断地变换,但唯一不变的是,他们见证了中国橡胶产业由低调蛰伏到华丽的蜕变;从最初的奋力冲破层层阻碍为国植胶,从计划经济时期曲折发展,再到市场化后积极调整生产经营策略适应市场转变,走进新时代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拓展海外市场,实现全球资源的配置。

2012年中共十八大胜利召开,这次历史性盛会激励广东农垦人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而奋斗具有重大意义。走进新时代的广东农垦勇立潮头,他们以产业为椽笔,以改革为风帆,在大地上写下恢宏篇章,他们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农垦改革文件精神,取得了历史性、标志性、开创性的改革成果。

2015年11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农垦改革发展的意见》。2017年6月29日,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广东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赋予广东农垦在新形势下承担更加重要的历史使命。新时期广东垦区的改革发展,对于当代农垦事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新一代广东农垦人,将吸取老一辈农垦人的宝贵经验,继续发扬“艰苦奋斗、勇于开拓”的农垦精神,为农业现代化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发挥重要作用。

2016年,广垦橡胶集团抓住机会并购了泰国老牌天然橡胶企业——泰华树胶(大众)公司,实现对泰华公司下属17家标准胶、浓缩乳胶、烟片胶等产品加工厂控股经营,掌握了泰华在泰国、老挝和柬埔寨约1万公顷橡胶园,拥有了泰华公司国际营销网络。并购泰华公司后,广垦橡胶集团天然橡胶年加工能力达150万吨,橡胶种植土地面积150万亩,跃升成为全球天然橡胶全产业链经营规模最大的企业。

“十三五”期间(2016-2020年),广东农垦努力打造国际化的大型现代农业企业集团,深化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改革,推进企业精细化管理和对标管理,“走出去”发展跃上新台阶。2021年4月,广东农垦制定发布“十四五”规划,明确垦区要围绕“聚焦主业、稳中求进、防控风险”工作总基调,立足“国家战略资源的保障者、现代农业的引领者、乡村振兴战略的践行者”三个定位,当好广东和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安全食品有效供给的国家队,努力把广东农垦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农业企业集团、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农业对外合作的排头兵。目前广垦橡胶集团产业范围覆盖泰国、马来西亚、印尼、老挝、柬埔寨、新加坡。2020年底,集团注册资本23亿元,资产总额114亿元,年营业收入连续四年超过100亿元。

从笔者馆藏的这一组/套早期华南垦殖档案文件,足以小中见大,它见证了我国橡胶事业发展的激情岁月,从中记录了叶剑英对归国华侨侨眷侨属的真心关怀,可谓是极为珍贵。(作者单位:梅州市客侨博物馆)

1950年代后期,长大成林的“橡胶园”。

马来西亚归侨、“一等技术工人”、劳动模范何大康的事迹被广为宣传。

2024年06月25日《梅州日报》“文化公园”版面图——“文化公园”投稿邮箱:mzrbwhgy@163.com

编辑:曾秋玲
审核:陈嘉良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