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彦杰 江连辉
古大存(1897-1966),五华县梅林镇优河村人,是东江地区继彭湃之后的卓越农运先驱,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和东江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者,在广东军史和党史上有着重大影响的人物之一,被毛泽东誉称为“带刺的红玫瑰”“一面斗争的旗帜”“模范共产党员”。古大存投身革命即为家,戎马一生致力于人民的解放事业,在风餐露宿昼伏夜行中,时常住草寮当书斋,细读兵书,以石壁、木炭为纸笔,有感而发,妙笔生花,吟诗作对,把诗歌作为与敌人斗争的武器。革命成功后,常在繁忙工作之余以笔为犁,以梦为马,用革命的诗词,彰显深厚的人民立场和人民情怀,给后人留下了无比宝贵的精神财富。
古大存后人保存的古大存诗抄
建功立业的浪漫凌云壮志
青年时期的古大存怀抱着救国救民之志,赴广州求学,寻求革命真理,较早地接受马列主义理论,于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义无反顾投身大革命洪流。1925年,风华正茂的他受中共广东区委的派遣参加东征,后奉命回家乡五华开展农民运动,组织农民武装,配合东征军作战,屡建奇功。大革命时期,五华地主反动武装肆意摧残农会、屠杀农民,古大存率领农军积极抗击。他见到有些农民为革命局势担忧,便赋诗安定人心、鼓舞士气,提笔写下《自有云开见日头》一诗:
农民兄弟唔使愁,
自有云开见日头。
革命总有成功日,
烂屋烧掉住洋楼。
此民歌体诗歌通俗易懂、朗朗上口,鼓舞广大民众誓要用革命闹个天翻地覆,不换新天不罢休,而胜利也终将属于人民。这深深感染了农军战士,无惧白色恐怖奋起反抗。
1928年春,国民党军黄旭初部疯狂“驻剿”五华,血腥屠杀大批共产党员和革命人士。在这危难关头,古大存力挽狂澜,带着残存的部队奔赴八乡山。夜途中,月色清澈凛冽,他点燃油灯,拾起木炭,在墙壁上奋笔疾书,写下《向八乡山进军》:
一日离家一日深,
犹如孤鸟宿寒林。
他年振起凌云志,
依旧高飞压众禽。
诗中比喻搞革命就像孤鸟奋飞,大有“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悲壮与决绝。他在诗中直抒胸臆,表达了建功立业、实现抱负的凌云壮志。
1942年元月,古大存在延安学习时抄写的一首诗
坚如磐石的革命理想信仰
古大存、彭湃是一对在血与火的淬炼中结成亦师亦兄的革命挚友。1926年前后,受彭湃领导的海陆丰农民运动影响,古大存在五华上山十约组建了90多个乡农会,并组建了农民自卫军,与地主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面对五华地主反动武装任意摧残农会、屠杀农民的现实,古大存写信给省农会负责人彭湃,请求给予援助。彭湃收信后,立刻给古大存回信,亲手撰写《敬惜字纸》《为五华农友哭一声》等文章,声讨地主恶霸罪行,为五华农民撑腰打气。得到声援的古大存,斗志更加高昂,先后把“资本团”的总后台张谷山、李寿眉等镇压,给反动势力以沉重打击。1927年11月,海陆丰苏维埃政权成立,古大存再次踏入海陆丰大地。彭湃把一把珍藏已久的马刀送给古大存。他接过马刀,当即赋诗一首《接刀赋》:
殷殷刀上血,
深深战友情。
嘱托何凝重,
敢不轻死生?
在刀光剑影和血雨腥风中,古大存把生死置之度外,将彭湃的大马刀带回五华,随即学习海丰的斗争经验,领导群众继续举行武装暴动,建立苏维埃政权,开展土地革命。
1928年夏,古大存等辗转到八乡山开辟新的革命根据地。经过半年努力,逐步打开了革命局面。这时,五华境内的革命工作,还没有恢复。面对挫折,古大存从没说过半句泄气话。他常常鼓励大家说:“目前的困难是暂时的,革命的前途是光明的。只要我们坚持团结,就能战胜困难,革命总会成功的。”反动派为了诋毁革命武装、污蔑革命同志,地主豪绅们趾高气扬,四处造谣蒙骗,妄图吓退革命群众。对这些无耻谣言,他作诗《万钧重任我担当》,激励患难兄弟:
自怜非蠢亦非狂,
战事输赢孰可量。
本为斯民除痛苦,
敢将败北怨存亡!
梅开雪岭何知冷,
剑伏丰城愈见芒。
同志坚持心铁石,
万钧重任我担当。
古大存把这首诗,用油印寄给乡亲们。革命群众争相传抄、诵读,用实际行动“心如铁石”紧跟共产党走。此后,八乡山革命根据地日益壮大,成为东江最大的赤色区域和东江革命的指挥中心。
在建立和巩固东江革命根据地的数年间,古大存身经大小战斗数十次,多次受伤,成为东江地区家喻户晓的英雄人物。在东江地区民众心目中,他是一杆不倒的旗帜!国民党反动派对他却恨之入骨,欲除之而后快。他们到处张贴“悬红”布告:“活捉古大存赏银2万两”“击毙古大存赏银1万两”,还四处散发所谓“劝降信”。古大存看后,嗤之以鼻,顺手拾起一块木炭,在一大石上写下气壮山河的《驳“劝降诗”》予以回击:
幼习兵戎未习诗,
诸君何必强留题。
江南美味你先食,
塞北寒风我自知。
解带结缰牵战马,
扯袍割袖补征旗。
雄师百万临城下,
且看先生拱手时。
在诗中,充分表达了古大存革命的坚定性和崇高的乐观主义精神,面对挫折,斗志不减,“扯袍割袖”也要将红色旗帜扛到底!干革命的个个如我这般,百万雄师必将兵临城下,革命必将胜利,江山迟早是人民的。这充满革命豪情的诗篇,表达了他坚定的革命信仰和大无畏革命精神。
古大存长期坚持在东江地区开展武装斗争并在斗争中发展党的地下组织,保存了一批革命火种,使粤东大地始终高矗着不倒的红旗。其革命斗争出色业绩,受到党中央和毛泽东的高度评价。
1957年秋,古大存在肇庆鼎湖山留下《鼎湖山》
光明磊落的坦荡无私胸襟
1939年11月,古大存率南方代表团奔赴延安参加党的“七大”。至次年12月辗转到达延安。在延安整风运动中,他担任中央党校一部主任。当时,在一部学习的都是党的高级干部。在学习中,古大存坚持贯彻党“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方针,带头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分清路线是非。由于受康生“抢救运动”影响,也曾误解了一些同志。但他主动承担责任,并予及时纠正。此时,抗日战争已进入到白热化阶段,他结合国内外时局变化以及自己在整风运动中的点滴感悟,写下《延安学习抒怀》诗:
历历山河刻国仇,
汹汹恶浪沸全球。
摩挲旧剑思袍泽,
锻炼新锋试敌头。
学习钻研除鲁钝,
立场坚定济刚柔。
延安望系人寰重,
检点乾坤伫自由。
这首诗,充分表达了战胜日寇的必胜信念,抒发了在整风运动中不随波逐流、勇于承担责任自我斗争的感受,表现出伟大的磊落坦荡胸怀。毛泽东对古大存刚正磊落,敢说真话,实事求是,直言不讳的精神十分赞赏,称他“是一朵红玫瑰花,带刺的!”
1963年,古大存(左二)在韶山瞻仰毛泽东故居时留影
赤胆忠心的为民公仆情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作为高级干部的古大存不改本色,时刻保持谦虚谨慎作风,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他外出检查、视察,总会被热情的群众重重包围,警卫担心安全问题,往往要出来阻拦,他不高兴地说道:“你们不要把我和群众隔开。过去我们能在白色恐怖中生存,靠的是群众;今天我们有了政权,哪里还有害怕群众的道理?!”1953年5月,他来到革命老区仁化县黄塘区石塘乡,在“石塘故垒”双峰寨瞻仰后欣然写下《访石塘》:
镰斧先锋莅广东,
犁头飞舞大旗红。
石塘故垒雄姿在,
烈士丰碑世代崇。
千里云山联斗志,
廿年天地换东风。
欣看济济群英起,
要竞前人未竟功。
在诗中感慨人民群众斗志昂扬,齐心努力建设幸福家园,让老区换天地,人民过上美好生活,以此来告慰众多革命先辈。
1955年后,古大存先后三次到肇庆星湖风景名胜区,围绕它建成“名扬中外”的景区开展研究保护,部署开发工作。1957年秋,写下《鼎湖山》:
始是名山气象新,
鼎湖有主属人民。
教工新厦落成早,
群众欢声意味亲。
山涌水云迎日出,
林浮绿海接天青。
红光照彻人间世,
仙佛玄谈一扫清。
顾盼西江矗嶂屏,
星岩羚峡倚山灵。
排空崖势凌云雨,
放眼胸怀耀日星。
寒翠乍消炎暑焰,
庆云专护茂林青。
环听远近讴歌起,
山水同声颂太平。
此诗,古大存站稳“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根本立场,借鼎湖的灵山秀水,赞扬人民当家作主的喜悦,表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1957年冬,古大存在广东党内“反地方主义”中,蒙受冤屈和错误处分,被下放到增城任县委书记,但他毫不悲观消极,仍然顾全大局,任劳任怨为党工作。在人生的又一次挫折与低谷时刻,1961年他再赏星湖,写下一首《鼎湖山晓望》:
晨风拂面振精神,
细赏名山意更殷。
不厌淡妆陪丽质,
要扬新貌侍人民。
扬眉展望天连海,
点首招呼雨带晴。
羚峡星湖偕妙舞,
六洲名胜竞倾心。
诗中,他乐观、豁达的心态丝毫不减,字里行间抒发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唯物史观,彰显着他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
1961年8月,又二首《星湖吟》曰:
星岩原是不为奇,
奇在人工改造之。
湖水汪洋涵日月,
江山有主始扬眉。
----------------------
要知改造是人工,
巧夺天工智不穷。
不是人工能改造,
至今天地尚鸿蒙。
这首诗,充分表现古大存使命在肩,不怕困难,战天斗地,人定胜天,决心努力改造自然为人民所用的万丈豪情。
1961年,古大存夜宿肇庆鼎湖山留下的石刻诗稿手迹
青松傲雪的不屈不挠风格
青松坚韧不拔、坚贞不移的风骨,让其在寒风雪雨的乱云飞渡中仍能傲然挺立,从容苍劲挺拔。对革命者古大存来说,困难与挫折早已是寻常之事,青松又何尝不是他的真实写照?1962年10月,蒙受冤屈和错误处分的他被迫写下不再翻案的书面检查,这又是对他一次身心沉重打击,但他仍很坦然。同年12月,他写下《白云松涛七律(二首)》坦露心迹:
一
阅尽沧桑判古今,
白云不复费沉吟。
树人栽木十年茂,
除旧开新举世钦。
寻胜客游随意乐,
煮泉茶话带香斟。
东风浩荡苏林壑,
涌起松涛治世音。
二
天风海水白云间,
浩气回旋涤大寰。
覆地翻天新日月,
脱胎换骨旧江山。
劲松傲吐长青色,
黄洞祥开幸福颜。
奋吼涛声助四野,
丰年争胜在春关。
古大存在逆境中咏松,以青松自励,历尽沧桑,冷眼观世,默默地承受着风雪的摧残,傲然屹立在众山之巅,狂风不能使他折腰,暴雪不能使他低头。
古大存在委屈沉闷的生活中,常常怀念延安岁月。这促使他产生了要到湖南瞻仰毛泽东、刘少奇故居的愿望。1963年8月,他北上湖南,先后参观了两位伟人故居。他怀着对领袖的无比崇敬,当即写下《访韶山》诗一首:
人类光明识诞间,
天高地厚仰韶山。
春风桃李无疆域,
赤浪湘江起激湍。
建党建军翻伟业,
反修反帝破重关。
门墙犹是当年色,
红日东方耀人寰。
诗中,他热情歌颂毛泽东的丰功伟绩和高尚情操,表达了热爱无产阶级革命领袖的真挚情感。
在人生的最后岁月,一向性格爽朗、侃侃而谈的古大存整天呐口少言,与他人的往来也逐渐稀疏。这期间,他有时会去鼎湖山、从化温泉小住,以爬山等活动为乐。1964年元月,在参加省文史馆联欢晚会上,古大存即兴赋诗一首《文史馆联欢晚会》:
不分东道与来宾,
岁首欢情且共申。
书画诗歌皆盛事,
少青壮老尽新人。
一年成就创奇迹,
全省雄图起后尘。
此会敢先天下乐,
年年胜利颂人民。
他在诗中对广东未来的发展寄予厚望,寄语众人要奋发图强,勇担责任,勇立潮头,让广东成为敢为天下先的一方热土。
古大存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其诗词贯穿了其革命生涯的各个阶段,不仅真实记录了其艰难曲折的革命斗争历程,也是他坎坷激昂一生的真实写照。通过这些不朽的诗文,我们得以触及领悟其铁骨铮铮的坚定信仰,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傲然挺立的“玫瑰风骨”。
(作者单位:中共五华县委党史研究室)
古大存诗词手稿
2024年5月13日“文化公园”版面图
——“文化公园”投稿邮箱:mzrbwhgy@163.com
编辑:曾秋玲
审核:陈嘉良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