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相馆守望“古城记忆”

在氤氲出绵延不绝市井气息的梅城江北老街东门塘附近,坐落着一家让很多梅州人产生回忆的老相馆。一家小小的照相馆,陪伴一代代人走过百年春秋,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梅州影像。





从一代传至三代
串联城市变迁

青春照相店的前身是1920年开设的“连环像店”,由盘龙桥人李炯南创办于泰国清迈,后来,学成摄影技术的李炯南举家迁回家乡梅州,搬至泰康路。1956年,“连环像店”经公私合营后改名为“青春相店”,2001年改制后由梁才昌接管,他成为青春照相馆第三代传承人。

走进青春照相馆,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照片墙,上面挂着照相馆各种类型的黑白照,有青葱岁月的姐妹照、有刚满18周岁的成人礼照、有幸福美满的结婚照、有其乐融融的全家福、有三代人的百日时光、还有百至千人的大合影,凝结着每个人不同的瞬间,也定格了人们关于时代的美好记忆。



记者注意到,这些老照片中不仅记录了普通百姓生活的重要时刻,还记录了江北人民电影院、东山书院、江北华侨戏院、学宫、油箩码头、凌风楼等建筑旧貌,盘龙桥、梅江桥、剑英大桥、东山大桥等桥梁的发展和梅州许多重要历史时刻,这些有历史价值的纪实照片,串联了时代变迁与城市发展的点点滴滴。

“上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当时梅州媒体还没有发展起来,青春照相馆的摄影师们也充当了记者的角色。”梁才昌告诉记者,党和国家领导人视察梅州及1989年首届世界客届联谊会等重要历史时刻,都由他们负责全面摄影工作。

梁才昌从17岁那年就开始到青春照相馆学习,从杂工干到行业老师傅,一干就是五十多年。“我家人为我留下了我婴儿时期的照片,让我有了回忆童年的载体,我也充分认识到影像存在的意义,学摄影的想法由此而来。”梁才昌因为儿时照片的留存,坚定地投入到摄影事业。





从杂工到老师傅

诠释“工匠精神”

与如今的快餐文化不同,从前相片从拍摄到冲晒出来都是技术活,每道工序都有很多讲究,除了要具备基本功之外,还很考验摄影师的耐心与细心。一般学徒学成大概需要三至四年之久,梁才昌因热爱加上勤奋认真,仅用了两年多的时间便掌握了。

“众多工序中,修片蕴含的功夫和心思,是现在的拍照技术无法比拟的。”在交谈之间,梁才昌便拿出了他称手的“老宝贝”——HB铅笔、刀片、毛笔等修片工具,向记者展示他的修片手艺。首先,要用刀片将笔削出笔尖,再用砂纸将笔芯磨得跟针尖一样细,然后把底片放在修片架上,仔细观察人物肖像的各处细节,根据每个人的轮廓、五官特征,一笔一笔地进行修容。成片出来后,还得用毛笔继续完善每一个“作品”。每修好一张照片,至少都要花大半天时间,但其质量确是极好。“那时候还没有冲洗彩照的技术,如果客人有需要,我就遵循空间原理以及着装风格,用毛笔一点点着色。”梁才昌告诉记者,成为一名优秀的摄影师,不仅要掌握摄影技术,还得拥有出色的绘画技术,“胶片时代”的每张照片都显得足够珍贵。

“那个年代交通也不是很便利,我便通过步行或是骑脚踏车的方式,背着摄影工具出发,梅州各个乡镇都留下了我的足迹。”谈起外出拍照的经历,梁才昌娓娓道来。“我下过200多米的矿、爬过废旧厂房50米高的铁梯、乘坐一块木板在洪灾现场……”梁才昌告诉记者,如今回想起年轻时候拍摄的经历,他都会胆战心惊,但想到能留下一张张有意义的照片,便觉得经历的一切艰险都是值得的。

那些年,因拍摄、修片水平精湛成熟,服务周到贴心,青春照相馆生意特别红火,业务量遥遥领先,是梅城家喻户晓的“老字号”。如今,仍有不少忠实顾客或是“新面孔”会走进这家相馆。“因为许多外出游子过年才有时间回来拍全家福,几十年来,过年期间我都坚持开门迎客,为幸福留影。”梁才昌说。





从相馆到“记忆馆”

守住流淌“岁月”

过去,在那个拍照仍算奢侈的年代,能去照相馆拍一张照片,是一件很隆重且很有仪式感的事情。随着数码产品的普及以及各式新式照相馆的相继出现,人们对拍照的需求也在改变,人人随处都可拍出美照来。再加上线上冲印的便捷性,曾经风光一时、本真朴素的传统相馆日渐式微。在新时代浪潮中,青春照相馆虽不再唱主角,但凭借梁才昌的用心坚守与留存,这家“老字号”仍是“老梅城”难以忘怀的记忆。

“凡是留在青春照相馆有特色和有纪念意义的照片,我都会按照年代、类型妥善地保管好。”梁才昌告诉记者,他不仅仅做好拍照修片工作,还致力留存好照片。经过他精心筛选并收藏完好的照片达一万多张,涵盖梅州城乡发展、人物风采、足球文化、红色历史、客家民俗等多个门类。如今,留存下的老照片充分发挥了它们的作用,梁才昌将一部分捐赠给深圳博物馆、中国客家博物馆和叶剑英元帅纪念馆等收藏,有的则作为图片资料刊登在《梅江区革命老区发展史》《新中国壮丽七十年——图说梅城沧桑巨变》《百年华诞 梅县风华》等图书和画册。“我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日前,相馆和市档案馆正在寻求合作,探讨如何将更多有意义的照片留存好,并发挥出更大的作用。”梁才昌说。



此外,梁才昌还在照相馆二楼布置老照片小型展览,通过“红色记忆”“城建蝶变”“新发展新面貌”“球乡振兴”四个篇章,展示梅州从20世纪30年代到90年代的有历史价值的纪实照片,供市民群众免费观赏,了解梅州的发展历程,共同守望这份美好。

从1920年到2024年,三代摄影人用“眼”与“心”,将这家沉积着梅州深厚的记忆“老字号”传承至今。梁才昌仍拿着相机奔在梅城的街头小巷。“照片在我看来是有生命力的,虽然我已经到了退休的年纪,但我仍会坚守在青春照相馆,做有温度的记录者。  ”对于未来,梁才昌仍希望能一直走下去。举着相机,伴随着一声声“咔嚓”快门响,将千万个美好瞬间定格成永恒。

文/梅州日报记者:张莹娜 李锦让

实习生:冯杨晏 饶鹤茵

图/梅州日报记者:张莹娜

编辑:林仪

审核:练海林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