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奋元:为抗战殉职的梅州籍军医

□曾红玲


位于广东省南雄市珠玑镇东北部的灵潭村是一个革命之村、红色之村。村庄依靠着小河,有一排古老的客家聚居群体式院落,当地人叫它“鸳鸯围”。早在1928年,中共南雄县委在这里召开紧急会议,策划和发动全县农民武装大暴动。暴动的规模之大,全省少有,因此鸳鸯围也就成了南雄农民暴动的策源地。

2013年,人们在村庄里发现了一通民国三十年的墓碑,上刻“少校军医曾公奋元之墓”,由这通墓碑引出了广州陆军总医院驻扎在南雄的一段尘封的历史,以及这位为抗战殉职的梅州籍少校军医曾奋元的重要人生历程。

曾奋元像

幸存的曾奋元墓碑


1932年,时任国民革命军第一集团军总司令、广东绥靖公署主任的陈济棠提出了建设“模范新广东”的计划,建立医院就是计划的 一部分,第二年经蒋中正批准后便匆匆上马兴建。医院的主体建筑就是现在的南部战区总医院华侨楼,当时名为广东总医院。1936年,改名为广东陆军总医院。1937年,医院又增加了一个部分,即国民政府国防军医学校第一分校。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1938年广州沦陷前,医院及学校同时迁走,学校迁至广西桂林,医院则先后辗转广西梧州、桂林,湖南衡阳,广东韶关、翁源、南雄等地。1940年冬至1944年,广东陆军总医院曾在南雄市珠玑镇灵潭村驻扎了四年,医治伤兵,同时为当地老百姓看病。

陆军总医院在南雄落脚可以从一名叫曾奋元的少校军医谈起。曾奋元,男,1908年生,广东省五华县河东镇牛石村人,早年听从传统家庭安排,娶妻陈连添(五华县河东镇布头人)。他大约于1928年赴广州光华医学院就读,其间认识了时为护士的梁秀文(广东清远人),并纳为侧室。曾奋元膝下有四子:长子曾海昌、次子曾汉祥、三子曾汉章、四子曾汉模。1936年,曾奋元毕业后选择从事政府军队医疗工作——这在当年较为罕见,因为大多数同学毕业后选择自行开办诊所。

1937年曾奋元被派往蕉岭县、兴宁县等地的国民革命军医院工作,任军政部第七十三军后方医院医务处主任,少校军医,接着前往陆军总医院任职。

1939年春节前夕,曾奋元由一位南雄人带着来到灵潭村,表明意在村庄的后龙山搭建手术室、药房和病房的想法。得到村里主事的曾姓老人的同意后,总医院的手术室、药房和病房就建在了田兰村的后龙山。

笔者在走访中据灵潭村的一位曾姓老者回忆:“总医院的手术室、药房和病房不到一个礼拜就建好了,医院的各项工作都很正规,医生和护士都很认真工作,当官的一点架子都没有,非常平易近人,乐于帮助老百姓,村里不管谁病了,医生和护士都会亲自上门诊治,所以很受村民的欢迎和爱戴。” 灵潭村96岁的黄传清老人回忆,陆军总医院驻扎在灵潭村的时候,他是个20多岁的小伙子,医院搭建医疗棚时,他还天天去山上割茅草给医院盖茅房用,每割一担茅草,医院就给两个铜钱。

南雄陆军总医院是用木头、竹子和茅草等搭建的临时野战医院,包括内科、外科、眼科、皮肤科和为一般老百姓服务的门诊部。此外,设有一间手术室。当时医院规模不是很大,医护人员和官兵大约只有一个连的兵力,伤病员却很多;普通医护人员和士兵就在前围的墙外面依墙而搭建住房;手术室、药房和病房则在后龙山搭建,少数带军衔人员则租老百姓的房子住。

陆军总医院驻扎在灵潭村时,常给村民看病,且医术精湛。对于这一段历史,村子里的老人都记忆犹新。84岁高龄的钟家发告诉笔者,陆军总医院办公室就在前围榕树底下,食堂就在中间用石壁围起来,两边是宿舍,伤兵住在田兰村后面的茅棚。让钟家发印象最深的是,那时候南雄医院不敢做的手术,病人就到家门口的陆军总医院做,连江西的病人都会往这里送。81岁的村民钟治宁说:“我那个时候还是小孩子,我的父母就会去那里看病,而且不用钱。”

曾姓老者谈到曾奋元时说:“曾奋元是一个很好的军官,也是一个很好的人,看病、做手术都是亲力亲为,从不怕脏,从不怕累;很受医生、护士的爱戴,也很受当地老百姓的欢迎,但十分遗憾的是,他来灵潭刚建好手术室和病房后没多久(注:大约一年有余)就因做手术时感染了破伤风,不幸逝世了,大家都感到十分惋惜。为了这份宗族感情,村里有一户人家就把自家做好的棺材捐献出来安葬他,并且找到当地一个会刻碑的人为他刻了一块石墓碑。为他送葬的人多达100多人,这在当时当地算是最为隆重的。

80多岁的老人曾凡儒还清晰地记得,小时候他在村子后山放牛的时候,还见过这块墓碑,也记得当时总医院的医务人员为曾奋元送别的场景,很多人都为他戴了孝(当地人头戴白布为死者送葬是最为庄严的习俗)。他还说当时医院里重伤不治而亡的将士都抬到了后龙山,由工兵挖出一条条像战壕一样的长沟,然后把逝世了的人埋进坑里。普通的士兵墓前立一块木板,上面用墨水写上姓名和籍贯;低层军官用油漆书写;而比较高层军政人员,则用棺木安葬并立碑,但唯独曾奋元的墓碑是石刻的。

村里的老人们说,至少有1000多名抗日战争牺牲的将士埋葬在后龙山的山沟两边。青山处处埋忠骨,这些当年参加抗日的进步人士,包括曾奋元,永远地留在了这片他们曾经战斗过的土地。

1944年,日军逼近南雄,陆军总医院被迫迁往江西龙南。陆军总医院搬迁到江西后,与军医署失去联系,供给中断。1945年,迫于无奈,医院被就地解散,医护人员自寻去路。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政府回广州接收日伪医院,在总医院旧址上重新组建了国民政府军政部广州陆军总医院。1947年,医院又改称为国军联勤总部广州总医院。1949年,再次更名为国民政府国防部军医署陆海空第二总医院。1949年10月14日广州解放,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第十五兵团)接管了该医院。

编辑:廖智

审稿:曾秋玲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