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说大埔百侯顺口溜—— 杨姓人吃墟场,萧姓人吃田洋 池姓人吃鱼塘,丘姓人吃祖尝

□丘思穆

柠萌  摄


“杨姓人吃墟场,萧姓人吃田洋,池姓人吃鱼塘,丘姓人吃祖尝。”

这四句大家熟悉的顺口溜,很形象地反映旧时大埔百侯侯南、侯北中心地区四个主要姓氏人的生产生活状况。


杨姓人吃墟场

杨姓四十一郎公是由宁化石壁村迁大埔西河北塘,继而到白堠(旧时称百侯为“白堠”)铁炉埧经营手工业(打铁,当时是先进技术),在堠南开创基业。

康熙年间,白堠墟建有店铺一百多间,墟市经济相当发达。“杨姓人吃墟场”,表明杨姓人多以墟市为维持生计。

这句俗语,反映了深刻的社会背景:白堠墟建在堠南杨姓人的地盘上,而该地杨姓人多地少,因而杨姓人只好充分利用墟市,或开店铺经商,或为商家服务,从事打杂;或步行出高陂以打担、挑货供应市场,从墟市中获取生活来源。

白堠墟市店铺原来分布零散,不集中,相传杨姓二房的杨梦奇,经营烟叶致富后,投入巨资改造白堠街,建了几十间店,将白堠墟市店铺连成一体,从而成为名副其实的街市。

康熙五十年正月,白堠“墟铺毁于火,豪强起兼并之思,混争铺地,几致蚁斗。杨之徐出而力止之,亲行丈量,通乡帖然。”

在白堠烟丝工商业鼎盛时期,杨姓百忍楼协强公系下的广成、广丰、广信、广合兴、广茂、广隆等都在百侯街成立店铺商号,“工商起家”,一时有“无广不成街”之说。

1984年冬维修百侯街道时,发掘出乾隆十八年的《通乡公碑》,由碑文的内容可知,此为墟市买卖和管理条例,由全乡绅耆会议商定,以演戏形式告知四乡,并刻石碑竖立街头。

同时,也说明:百侯街虽然杨姓人较多进行商业活动,谋取生计,但全乡各姓都参加活动和管理,共同遵守市场活动规则。

萧姓人吃田洋

萧氏祖淳公,历官福建漳州刺史,迁潮州路总管。避元兵战乱,急流勇退,解官卜居于白堠,初住溪南,寻迁溪北坳头,那里龙局水口比溪南坪头更佳,于是定居堠北。

堠北地势虽高,却不乏灌溉水源,因而良田尤多。原来宋朝开禧年间,开挖了一条名为“蔡仙圳”的水渠,长七八里,从上村流到下村,灌溉上千亩良田,成为当地人主要粮食生产地。

“堠东以萧姓为主,据称为堠北迁居者”,依靠梅潭河,水车车水灌溉田园,在当时是先进的农业。车头社、深福渡曾是繁荣的地方。

所以,萧姓人得地利水利之优势,“力农起家”“耕读传家”,有“萧姓人吃田洋”之说。

池姓人吃鱼塘

白堠原来的古河道,是从大桌门弯入梅仔坑,至上阳宫(侯中学工场)脚下,一个大倒水角,折转至笃尾塘,四角楼塘,祝三塘,留福井塘,码头塘,直至池屋,泗溪尾而流。河深而窄,特大洪水,冲刷两岸茂林麻竹。这些被洪水冲倒的竹木,堵塞了河道,使汹涌的河水在侯中大倒水弯中,陡然猛涨,提高了水位,冲破了大桌门的岩缝,咆哮怒吼,夺涧而泻,形成新河道。

现在的码头塘,桥背,是古河道留下的小地方名。

大埔池氏开基祖是梦鲤公(宋度宗咸淳十年的特科状元)之第三子念三郎,由宁化石壁村,先揭阳,再到白堠溪北石埂上,又迁溪南下村。

这里是古河道出口处,地势低洼,开辟鱼塘,大力发展渔业,每年收入颇丰,成为村民主要的收入来源。因而有“池姓人吃鱼塘”之说。

池延宗(石麟)课士有方,文归雅正,白堠第一翰林萧宸捷是他的门生。他的儿子池斯藏,为各姓绅衿所认可,被推举为享受一定待遇的约正(类似镇长)。所以池姓虽是小姓,但也出人才,在大乡里中,树立了自己的威信。

丘姓人吃祖尝

丘姓从宁化石壁村丘家坊,至福建莆田,迁潮北三饶金山,上杭,大埔。金山八世祖念八郎公1371年28岁从大埔青溪虎头沙到白堠坪头开基。坪头二世祖大五郎公在横溪繁衍今天的四大房,分布横溪,大东,湖寮,百侯境内。

每一个姓氏,开基立族,祭祀是团结族人的重要形式,而祀田(尝田)是祭祀的经济来源,是宗族的公共财产。

丘姓人分布横溪、大东等边沿山区,有利于田地的大片开发。乾隆元年丘姓人建立坪头一原堂大宗祠,进士丘元遂,乡进士丘扆徽相继发出建祠合族的号召,得到大家的响应,各地的尝田都向各祠堂汇总;并且在坪头建有“积谷楼”(四角楼)专门堆放谷物,“积资生放”,为繁荣百侯提供粮食的保障。

坪头丘氏七世祖洪正公屡次被推选为“乡饮大宾”(参与县中学宫官府举行的乡饮酒礼,是一种政府表彰的高级荣誉)德高望重。族人以他的名义建立的“洪正公尝”(祖尝)很有信誉。

宗族内历代都有家族迁往潮州、掲阳,以及惠州陆丰等沿海地区去发展,他们原来开垦和经营的田地都乐意委托或典当给“洪正公尝”,洪正公尝又招募新来的外来户耕作,成为新的佃农。铁打的军营,流水的兵,“洪正公尝”因此越滚越大。

坪头丘姓当地人口不多,却要经营和管理庞大的祖尝,各小房都要组织人力到各个地方去收租,有的干脆在当地落户,负责尝田的监督和管理。

近代,族长学甫公委托畴海公为“房户头”,结合铁杆称头娘光公,登薄记事印官公组成坚强的领导班子,清正廉明,将庞大的祖尝管理得井井有条,至今都没有留下祖尝分配纠纷的诟话。

除了宗族祭祖为首要之外,各家的“丁子谷”,小中学生读书学费谷都是祖尝免费供应。出门的路费,做生意的本钱,都可向祖尝挪借。所以“丘姓人吃祖尝”,祖尝与每家每户息息相关,这样,凝聚了族人对公益的向心力。

直至今天,坪头一原堂二房理事会,每年都会发动大家捐赠简单的“丁口钱”,用于祠堂祭祖和乡村的公益活动。这是忠实传芳,传承祖德的优良作风。

(注:文史资料中称“百侯是巨镇,是仁乡”。)

编辑:廖智

审稿:曾秋玲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