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苏区红色基因 受助学生反哺社会
嘉应学院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学生资助政策,坚持“以生为本、助学育人”的工作理念和 “公平、公开、公正”的工作原则,不断完善该校“奖、助、贷、勤、减、补、绿”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成效不断凸显。该校在2015和2016年度连续两年在广东省学生资助工作绩效考评中获得“优秀”等级,并在2017年度喜获“广东省首届百佳学生资助工作单位典型”。
为确保任何一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不因家庭经济贫困而辍学,该校现设立奖学金共9项,2019年度奖学金总额超过730万元,奖励学生超3700人次。设立助学金共6项,2019年度助学金总额超过1700万元,惠及学生超1万人次。为确保以上奖助项目能顺利落实,该校制定了以下行之有效的措施。
开通“绿色通道”
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入学
对被录取入学,家庭经济确实困难、无法缴纳学费的新生,一律先办理入学手续,然后在经过情况核实后,分别采取不同办法予以资助。近年来,每年帮助近千名困难生顺利入校,并为特别困难学生发放爱心大礼包,使学生安心入校就读。
学校领导与学生的合照
校长为学生发放“爱心大礼包”
绿色通道办理现场
制定相关管理办法
规范奖助学金评审工作 提高评审质量
学校设有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家庭经济困难大学新生资助等国家级、省级资助项目。
优秀学生代表发言
广辟蹊径
发动广大乡贤,校友,企业家等社会热心人士捐资助学
我校社会助学工作成效喜人
作为百年老校和地处侨乡的唯一高校,学校有一定的底蕴和社会资源。近10年,社会热心人士在该校设立奖助学金超过20项,资助人数超过4300人,资助金额超过1300万元。
公颜奖学金颁发现场
积极落实助学贷款政策
加强贷后管理工作
成立校院两级的“资助宣传大使”团队。成员均是获奖助的优秀困难生。他们利用暑假、寒假到边远、贫困地区进行资助政策宣传,指导困难学生在开学前向户籍所在地县级学生资助管理部门申请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已申请高校校园地助学贷款的学生可向学校申请续贷。
资助宣传大使培训现场
资助宣传大使宣传现场
加强政策宣传
落实大学生应征入伍资助政策
对应征入伍服兵役的高校学生在校期间缴纳的学费实行补偿,对在校期间获得国家助学贷款(含校园地助学贷款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实行代偿,退役后复学的在校生实行学费减免。
征兵工作表彰大会现场
完善校内资助体系
加强校内资助工作
学校按事业收入的5%提取专项经费,近几年,每年提取超过800万事业收入资金用于校内奖助工作,学校设有近千个勤工岗位,提供困难学生就岗。
传承苏区红色基因
把“苏区精神”融入受助学生理想信念中
1.组织获得“朱德基金会助学金”的学生赴大埔县三河坝战役纪念园参加大埔“扶志助飞”红色传承活动。
2.组织受助学生赴“闽粤赣边区革命历史纪念馆”、“平远县红军纪念园”、“叶剑英纪念园”等“红色基地”参观学习。
3.组织受助学生参加“苏区精神”专题学习活动。
4.选拔一批品学兼优的受助学生加入“青马工程”培训班。
红色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一系列的活动中潜移默化地融入到受助学生们的灵魂。
参观“平远县红军纪念园”
“朱德基金会助学金”颁发仪式
爱心传递
受助学生感恩反哺社会
学校发挥侨乡崇文重教优势,从2006年始,组织“爱心代表团”(侨领、乡贤和校友等资助人)与受助学生开展“爱心传送”活动。“爱心代表团”的善长们与受助学生面对面的“真情恳谈”,不仅为受助学生提供物质上帮助,还会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善长们以自身的人生经历鼓励贫困学生自立自强,解答学生在学习、就业、创业等方面的困惑,勉励贫困学生珍惜学习机会,早日成才,回报社会,把爱心传递下去。在善长们“爱心航灯”的指引下,涌现出许多感人的画面。如:来自甘肃藏族的同学为善长戴上哈达;毕业学生专程回到母校见“恩人”,把三年前未送出的小礼物亲自送到“恩人”手上等等。
学校领导参加受助学生的“真情恳谈会”
受助学生们为善长们送上精心准备好的礼物
爱心的种子在受助学生心中生根、发芽。2010年至今,该校共收到学生回捐助学金超过20万元,共资助了50多名家庭经济困难生。
学校同时还关心学生爱心实践方面的工作。“爱星助学社”等公益社团每年组织“义务回收、派送”公益活动,受助学生把捐赠来的旧物品、书籍,派送给下一届家庭经济困难生。我捐,我搬,我扛,你一本,我一本,情谊相传送;开展慰问敬老院老人、关爱特殊儿童、参加义工团等爱心实践来回报社会。
衣物捐赠、回收
资助困难学生考取研究生
形成受助学生自强奋发的良好局面
为切实帮助该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升考研竞争力,努力实现从保障型向发展型资助转变。该校从2018年4月开始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参加考研培训课程,截止到2020年7月已连续开展四期,共资助149名学生,其中105名已参加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有43名成功考取硕士研究生,考取成功率为41%。
家庭经济困难生获国家级奖项证书
编辑:杨颖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