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很少出远门的梁英甜来说,今年暑期的推普实践活动,算得上是一次“远行”了。她所在的团队来自嘉应学院“推普西陲行”志愿团队(以下简称为“志愿团队”)。
今年3月至7月,由梁英甜、陈丽婷等11名大学生组成的志愿团队,在嘉应学院团委的组织领导和该校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雷虹、团委老师晁阳的指导带领下,来到祖国边陲的新疆喀什开展实习支教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推普教育是这群青年此次“远行”的重点之一。
如今,行走在喀什地区的部分小学,推普之行结出的“果实”依旧留香,11位青年用行动把推普最美答卷书写在帕米尔高原上。
出发
“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
鲜衣怒马少年时,不负韶华行且知。梅州到新疆喀什,这段跨越5000多公里的山海“奔赴”,既需要勇气,更需要一份热爱教育的心。
3月,当冬日的严寒逐渐退去,春天的暖阳洒在大地上,11名大学生怀揣着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热忱和坚定信仰,踏入了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喀什。
“喀什地区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历史底蕴的地方。作为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其语言使用情况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针对该地区儿童青少年在普通话听说、理解、运用能力方面存在的不足,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教育普及在喀什地区乡村振兴中具有深远的意义。”雷虹介绍。
“推普教育是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大力推广普通话,有利于推动基础教育的发展,增进各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同时可以提高当地民众的教育水平和文化素养。”谈及参与此次活动的初衷,志愿团队队长梁英甜表示,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大学生,生逢其时,应投身到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地方,为基层发展贡献青春力量,做有大格局的有为青年。
推普
“传递广阔世界的声音”
“说好普通话,走遍天下都不怕!”新疆喀什地区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多民族聚居的特点,推普志愿服务尤为重要且充满挑战。不会普通话,一度成为阻碍当地群众与外界交流的“拦路虎”。
为了引导孩子说好普通话,一场以《讲好普通话,写好规范字》为主题的普通话教学活动在塔什库尔干县的拉齐尼小学开展。“课堂教学中,我先通过一些趣味小故事作为切入点,让孩子们亲身感受学好普通话的重要性。同时,还设置了绕口令、找错别字等教学活动,吸引学生参与体验,从而实现提高学生普通话水平的目的。”志愿团队成员谢芊芊回忆着说道。
和谢芊芊一样,几个月的时间里,志愿团队的成员们持续通过组织志愿者教学、普通话培训、绘制推普文化墙、宣传推普数字资源等方式,协助学校推广普通话教学,提高当地少数民族教师和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将推普理念融入培训课程和校园环境中,方便喀什地区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让更多的学生和家长了解和学习普通话,共同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
触动
“我们的内心无比自豪”
“老师,我好喜欢你,我们做一辈子的好朋友。”“老师,我长大了想当一名医生,帮助更多的人。”……当维吾尔族的学生们通过普通话将自己的想法传递给志愿团队成员段娅楠时,这次“远行”的意义在她心中愈发具象化。
“他们笑起来眉眼弯弯,像太阳一样温暖。”段娅楠分享着当下的感触,“那一刻,我感到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孩子们的语言让我感受到了肩上的责任,我想用所学的知识与眼界去启迪他们、用热爱和坚守去点燃他们、用青春和爱去浇灌他们,把我眼中的世界讲给他们听,引导他们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手拉手、心连心、情暖情,志愿团队以春风化雨的方式,将普通话推广工作做出了实效,助力乡村振兴发展,让满载青春梦想的“推普之花”在祖国西部灿烂绽放、让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今年的推普活动已圆满结束,好消息从远方传来:嘉应学院“推普西陲行”志愿团队入选了2024年“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团队名单。如今,青年们步履不停、奉献不止,或许还有下一个“喀什”正准备奔赴。推普,未完待续……
文/梅州日报记者:赖运香
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编辑:黄炜明
审核:蔡颜颜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