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学校园,他们勤学博识、穷理致知;在田间地头、企业车间,他们撸起袖子、攻坚克难,助力产业升级、乡村振兴……这是嘉应学院科技特派员和志愿服务队的真实写照。
近年来,嘉应学院积极发挥教育、人才、创新等资源和优势,主动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省、市重要发展需求,加强校地、校企合作,搭建学术交流、科技创新、技术培训等平台,全力服务和支持梅州建设苏区融湾先行区,为梅州推进乡村振兴、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科技助农
推动乡村振兴
“阿秋姨,记得在加强施用有机肥的基础上,减少氮磷、稳施钾肥、增加中微量元素肥料,这样有助于培育特色花生……”在平远县东石镇,嘉应学院化学与环境学院的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种子示范团队——“硒”望筑梦的成员们正走家串户,宣传农药化肥增效减量化技术。
姚婉清老师(中间)带领学生推广花生绿色高效种植技术。
东石镇是广东省“一村一品、一镇一业”花生专业镇,种植面积9000亩,年产值约6000万元。尽管东石花生有基础、有名气,但一直面临着品种繁杂、规模零散、手工耕作等问题,产业发展受限。“硒”望筑梦团队自2021年对接东石镇以来,针对当地花生产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瓶颈问题,建立了标准化种植试验基地,在富硒高效种植、测土配方施肥、富硒花生品种筛选、地方标准制定、产品打造方面开展联合攻关,探索“龙头企业+高校+基地+农户”的农业生产经营共建发展模式,为当地每年每户增收3000至4000元,村集体每年经济创收15至20万元。
嘉应学院领导带队赴丰顺县开展乡村振兴调研和推进“双百行动”工作。
另一边,由嘉应学院常金梅领衔的生科院橄榄团队,在丰顺县留隍镇开展了橄榄新品种选育与推广应用的研究,目前已有“隍嘉橄榄”“早嘉橄榄”两个品种通过了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评定。
“其中早嘉橄榄优势明显,成熟期可提前至九月中上旬,与黄金出售期中秋节前相吻合;其次,果实品质优良,榄味浓、涩味轻,平均单果重10.76 克,可食率可达82.5%;第三,抗逆性表现突出,最高成年树产量可达1700斤,树形较小的也可达800斤以上。因此,早嘉橄榄的经济效益显著,2023年批发价可达18元每斤,平均每棵树的橄榄果实可销售万元。”常金梅表示,目前团队还在继续收集橄榄种质资源,为特色新品种的孵化奠定基础,并通过栽培技术改进,进一步提高橄榄品质,为乡村振兴和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值得一提的是,嘉应学院还积极实施援藏援疆项目,自2017年起,嘉应学院与米林县建立起长期友好合作关系,持续多年开展援藏支教社会实践项目,现已选派5批共84名优秀大学生志愿者前往林芝市米林县支教。2022年新增援疆社会实践支教项目,现已选派2批共30名优秀大学生志愿者前往喀什开展支教活动。
联动企业
壮大实体经济
电声产业是丰顺县传统支柱产业,但丰顺电声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在小规模电声生产企业中,扬声器产品检测环节普遍只能依靠人工进行,招工难、成本高、健康危害大等因素导致产品误检率高、品质不稳定、产品档次低。
刘越畅带领团队开发出一套低成本、适合中小企业的智能化电声检测系统。
“产业有破除‘瓶颈’需求,企业有提质增效期盼,我们就瞄着干!”为此,嘉应学院刘越畅团队围绕电声生产中的关键环节——扬声器质量检测进行自动化流水线设备、试音拾音软硬件集成等方面开展细致调查研究。目前该团队开发出一套低成本、适合中小企业的智能化电声检测系统,极大地提升丰顺电声产业整体自动化水平。“经过近一年的研究、设计、开发和制造、调试、改进等一系列的迭代工作,目前我们已完成第一代扬声器质量自动检测生产线样机的制造。并与广东飞浦声科技有限公司、丰顺县科工商务局电声产业集群管理中心签订了委托开发协议,合力将丰顺电声产业做大做强。”刘越畅介绍。
刘越畅团队是嘉应学院发挥科技创新优势,积极服务地方企业发展的缩影。嘉应学院科研处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学校共派出120多名企业科技特派员扎根企业,领域涵盖机器视觉技术、光电技术、半导体器件应用、集成电路、智能装备等,为嘉元科技、超华科技、飞龙果业、丰顺电声等企业提供各类科技服务,协助企业解决研发创新、工艺改进、工业生产等500多个问题,转化和运用科技成果300余项。
紧紧扭住高质量发展首要目标,围绕推动乡村振兴和发展实体经济两大重点,近年来,嘉应学院先后出台《科技服务梅州行动方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培养优秀科研团队,与梅州各县(市、区)建立战略合作。据统计,近年来该校共服务梅州市300多家企事业单位,科技帮扶促进高新企业技术研发,带动梅州金柚、五华三黄鸡、蕉岭富硒茶等特色农产品生产和深加工,共创造社会经济价值30亿元以上。
梅州日报记者:黄科
编辑:罗欢欢
审核:蔡颜颜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