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应学院:主题教育引领科技赋能,“五大抓手”促进乡村振兴

自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嘉应学院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体要求,遵循“地方所需、嘉应所能、突出重点、做出亮点”的工作思路,把主题教育与学校中心工作、乡村振兴发展有机结合,以主题教育引领科技赋能,依托“调研开路、科技培训、科技植入、乡风引导、科技治理”“五大抓手”促进乡村振兴,助推梅州苏区振兴发展。

调查研究开路推动发展破题

学校紧紧围绕“以学科建设为牵引,推进科技服务乡村振兴及地方发展”这一主题深入基层摸实情、谋对策。4至5月,学校调研小组先后深入梅州市农业局、梅州市林业局、梅州市政鸿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丰顺威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及汕头市潮南区两英镇、揭阳市揭西县棉湖镇等机关企业,就学校科技服务梅州行动方案落实情况、学校与地方企事业单位签订横向项目情况、对学校科技人员服务地方建议以及企业技术需求等进行深入调查研究。

通过调研全面掌握存在问题,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对策措施,形成解决问题、推进工作的思路办法和政策举措,制定整改方案,并一一抓好组织实施;通过立足乡镇需求,深入基层一线挖掘、研究、解决农村科技问题,以项目为载体,把我校科技人才资源精准导入地区产业发展中,开展深度的产学研合作,助推产业竞争力提升,在推进科技服务乡村振兴及地方发展方面取得良好效果。

科技培训助推乡村人才振兴

学校各二级学院纷纷发挥专业优势,与梅州8个县(市、区)的政府、企业积极对接,依托33个省级农村科技特派员团队开展科技助农工作,组建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工作队奔赴镇村、企业进行科技帮扶。

今年先后组织300多名农村科技特派员下乡,通过现场指导、技术示范,帮助农户、种养殖业主组建合作社、农民协会,定制种养殖发展规划,解决生产技术难题;帮助养殖大户实施标准化圈舍设计和健康养殖技术,有力推进生猪养殖良种化、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安全化、产业化发展。

采取定人、定目标的方式强化服务,坚持进村入户,积极开展新品种引进,新技术示范,提高综合种植和养殖效益,增加农业收入。在农村科技特派员的带动下,多个项目先后被开发强化,产生良好经济效益,促进农户增收、农村发展。据统计,2022年,仅我校8个省级驻镇帮镇扶村团队帮助受援对象增收849.75万元。

农村科技特派员充分利用送科技下乡、科技之春科普宣传月、科技活动周等科技活动,深入25个乡镇农村进行科技宣传,发放宣传资料近1200份,赠送种植养殖书籍1000余册。畜牧专业和水产专业农村科技特派员团队开展标准化养殖技术、鱼类养殖技术等培训班100多期,培训人员达500多人次。种植专业农村科技特派员前往各村镇开展种植技术讲座培训,召开现场会共计100余次,培训人员达500余人次。园艺专业特派员到蔬菜基地开展多期培训,果树、中药材团队开展各种专题讲座20余场次,培训人员200人。通过特派员团队的科技宣传和培训,农民群众科技水平得到大幅提升,相关典型事迹得到《人民日报》《梅州日报》等各级媒体竞相宣传报道。

科技植入助推乡村产业振兴

学校依托广东省山区特色农业资源保护与精准利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柚类工程技术开发中心、广东省数字果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技平台,围绕“梅州柚、嘉应茶、客都米、平远橙、兴宁鸽”等主导产业进行技术攻关,助力梅州产业转型升级。近年来,共服务梅州市300多家企事业单位,科技帮扶促进高新企业技术研发,带动梅州金柚、五华三黄鸡、蕉岭富硒茶等特色农产品生产和深加工,共创造社会经济价值30亿元以上。

李鑫教授团队自主研发的废水提铜设备在嘉元科技雁洋、白渡等厂区投产,并实现可观效益,每年从雁洋厂区废水中提取的金属铜约120多吨,价值700多万元;唐春保教授团队曾与理想拉链(广东)集团(跨国公司)横向技术合作,共产生15项表面处理新工艺技术,采用新工艺生产拉链总计超过1000万码,年产值约5亿元,取得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理想拉链集团成为全球第二大拉链公司,IEAL拉链品牌成为全球著名品牌;计算机学院刘越畅博士团队开发的智能化电声检测系统代替了人工检测,并在丰顺县运用,促进丰顺县电声产业技术升级和行业产业发展。陈义彬教授团队成功创建4A级景区2个,3A级景区6个,为梅州各旅游景区规范性建设作出卓越贡献。

与地方行业、企业共建“产业学院”,结合梅州市印制电路板行业的工业优势,筹建嘉应学院微纳电子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打造领先行业的微纳电子材料研发基地;建成“铜箔产业学院”,与博敏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开办“博敏班”,培养适应铜箔、覆铜板、PCB电路板等产业发展要求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助力梅州市打造“中国铜箔之都”。

乡风引导助推乡村文化振兴

积极发挥专业优势,加强乡风民俗的正面引导,培育良好乡风,打造乡风文明幸福梅州,全力推进乡村文化振兴。

依托林风眠美术学院专家团队,为乡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各类企业、农民合作社、农户等提供创意设计服务;加强农产品包装、设计和营销,提升农业品牌知名度和农产品文化附加值。

依托生命科学学院、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专家团队,对乡村建筑、园林景观等进行规划,助力乡村建设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美丽庭院,创造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良好环境。

依托音乐与舞蹈学院专家团队,发展提升乡村舞蹈、戏剧、曲艺、游艺、杂技等业态。依托省级科普文化教育基地,加强乡村美学普及和教育,提升审美水平和人文素养,让欣赏美、追求美、塑造美成为乡村文明新风尚。

科技治理助推乡村生态振兴

积极发挥高校人才与平台优势,助力生态保护工作,助推地方创新发展,为乡村生态振兴作出积极贡献。

与梅州各乡镇签订产学研合作以及农村科技特派员协议,深入基层一线,全面了解、把握和分析乡镇科技需求。有针对性地推进重点生态、环境领域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攻关,在农业资源保护和利用、生态资源保护和修复等方向开展技术创新。

在土壤污染修复与治理、大气污染治理、水污染治理等重点领域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如冯发达项目团队依托学校分析检测平台,掌握土壤分析、农产品品质分析、番薯种植和病虫害防治技术,针对番薯软腐病、黑斑病和小象虫害开展番薯储存技术指导,在挽回农户经济损失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

坚持饮用水源、黑臭水体、工业废水、农田退水、城乡污水“五水共治”,煤尘、烟尘、气尘、扬尘“四尘同治”,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危险废物、畜禽粪污、工业固废、电子废弃物“六废联治”,助力统筹做好生态保护工作。

加强环保政策和法律宣传,号召和鼓励村民参与到环境治理行动中来,帮助提升乡村群众的环保意识,增强对生态保护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强乡村生态环境治理,推动农村环境保护,发动村民共同打造美丽宜居的乡村生态环境。

通讯员:嘉宣

编辑:罗欢欢

审核:蔡颜颜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