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潮流翻涌至今,荡蠲了尘滓流沙,洗涤出和煦友善。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漫长演进中,友善早已超越了个人修养的范畴,成为民族性格的深层密码。依我刍荛之见:唯有友善方能显中华文明的精神底色,现人类共生的智慧,让友善润泽心田,令阳光洒满人间。
先贤如是云:“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友善是人际交往必不可少的道德准则和基石,也是心与心共鸣的桥梁。从伯牙与钟子期的“高山流水遇知音”到东华黄云的莫逆之交,由管仲鲍叔牙的肝胆相照到梁漱溟与友人的惺惺相惜。他们以友善待人,绾结出诚挚的友谊。我们明白以善待人是一种态度,待人似友是一种卓识。无数以友善绾结友谊的事例犹如一朵朵雪滴花,不惧严寒,向我们传递着友善的温暖之光,润泽心田。
讲完个人故事,再提民族故事。友善在民俗文化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鲜活体现,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智慧结晶。观江南水乡免费为行人提供茶水的“茶亭文化”;广东骑楼为行人遮阳避雨的“人文关怀”;客家土楼建筑规划体现的“互助精神”。友善传统在当代文化、建筑中传承与发展,从抽象理念转化为温暖实践,是民族性格的深层密码。清代《曾国藩家书》中曾有言:“与人相交,贵在诚敬。”无数以文化民俗传承友善的故事恰似如米粒般微小的山矾,借助家风文化的熏陶在不经意间成为春日百花中的一员,展现中华文明的精神底色,共同创建满园芬芳,向我们传递着友善的馥郁芳香,温暖人心。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中国自古就有友善共生的理念。在当今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国与国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面对越来越多的全球性挑战,没有国家能够独善其身,友善合作共同应对诸多挑战成了必然选择。忆往昔,张骞出使西域、郑和下西洋,沟通了中西方文化的桥梁;看今朝,一带一路、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秉持开放友善。反观美国提出的零和博弈,对各国提高关税打贸易战,终将反噬自身。法国前总理拉法兰曾言:“中国带来的不是枪炮而是丝绸与瓷器、交流与合作。”友善就像一簇簇、一丛丛盛放的天人菊,向我们展示着其对促进国家间合作共赢的重要性,现人类共生智慧,展中华友善外交。
友善如同阳光,让生活充满温暖,让未来充满希望。“懂友善”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青年的深切寄望,让我们将“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友善理念付诸实践,共创至臻中华的耿耿星河,共绘大同世界的锦绣图景,让友善润泽心田,令阳光洒满人间。
作者:曹诗琪(梅县区华侨中学高二八班)
指导老师:林宇靖
编辑:廖玉芳
审核:廖爱玲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