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作品丨与苦难抗争 拥抱新生活

老舍笔下的鼓书艺人,在苦难的泥沼中挣扎,想要用歌声慰藉孩子们,却因内心的翻腾难以开口;艾青化身嘶哑歌唱的鸟,即便历经磨难,也要为热爱的土地倾尽全力;穆旦以带血的手拥抱众人,宣告着民族从苦难中觉醒的新生。苦难,是历史长河中无法回避的荆棘之路,但正是在穿越这重重荆棘时,我们的民族学会在苦难中抗争,迎来民族的新生与拥抱未来。

苦难深重的抗战时期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至暗时刻,几乎每一个中国人都在痛苦中流亡挣扎。鼓书艺人方宝庆,生活在动荡不安的年代,遭受日寇的欺凌侮辱,满心的苦涩与无奈,流离失所,挨饿受冻的孩子让他失去了最擅长的歌唱本能,想要唱一段却难于开口,这是一种无声的抗争。

然而,苦难虽沉重,却无法阻挡我们对希望的追寻。艾青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是一种坚定的信念,即便身处困境,也要为自己热爱的土地发出声音。这种歌唱,是对苦难的不屈抗争,是在黑暗中寻找光明的执着。穆旦“以带血的手拥抱”,则展现了一个民族在苦难中觉醒的力量,每一个带血的拥抱,都是对过去苦难的铭记,更是对未来新生的期许。从个人到民族,我们都能在苦难中积蓄力量,寻找突破困境的契机。中华民族历经无数次的侵略与压迫,却始终坚守信念,最终迎来新中国的成立,实现民族的新生。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是的,一个民族已经站起来!在强敌的暴虐下,这个民族集体觉醒,挺立不屈,浴血奋战,牺牲了几千万同胞,赢得了民族独立。新中国成立,宣告这个民族已经“站起来”了,不再臣服于列强,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们不但站起来了,而且富起来,强起来了。我们再也不用想唱一段却开不了口,我们再也不用“嘶哑的喉咙歌唱”,我们告别了“带血的手拥抱”,将苦难留在了过去,用幸福的双手拥抱新生活。

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也是一个强大的民族。我们曾经闭关锁国,积贫积弱,如今已走向开放创新,合作共赢。在苦难的日子里我们谋取民族的生存独立,强起来后我们担当起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近现代救亡图存,当代奋力建设,新时代勇于担当,让我们在苦难中坚守希望,用拥抱迎接新生,在历史长河奔涌中书写属于我们的辉煌篇章。

作者:彭煜(五华县安流中学高一7班)

指导老师:张炼煌

编辑:廖玉芳

审核:廖爱玲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