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的战鼓已然停歇,考生们迎来了久违的轻松时刻。然而,在这段“后高考时期”,考生们的心理波动却可能悄然滋生。高考过后的心理健康,与考前心理一样,同样需要引起高度重视。让我们一同深入了解考后心理的特点及常用的调适方法,帮助考生平稳过渡,迎接未来的学习与生活。
考生考后常见心理行为有哪些?
考生考后常见的心理行为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一是“心理空窗期”的迷茫与空虚。高考的压力骤然消失,生活似乎瞬间失去了方向感,考生们容易陷入无所事事、内心空洞的状态,甚至产生焦虑不安的情绪。二是过度担忧与反刍思维。考生们往往会反复回想考试中的各种细节,过度纠结于可能的失误,担心成绩不理想,从而陷入懊悔的循环之中,难以自拔。三是等待焦虑与结果恐慌。成绩公布前的这段等待期充满了不确定性,考生们容易出现明显的焦虑情绪,表现为失眠、坐立不安,甚至影响饮食和日常活动。四是自我怀疑与价值感波动。部分考生将高考成绩过度等同于个人价值,一旦预估成绩不理想,就可能产生强烈的自我否定和自卑感,觉得“一切都完了”。五是社交回避与孤独感。考生们担心被询问成绩或进行比较,可能会回避朋友、同学的聚会,甚至不愿与家人深入交流,从而感到孤独。六是放纵宣泄与作息紊乱。部分考生采取极端方式释放压力,如无节制地熬夜打游戏、暴饮暴食、过度聚会等,导致生物钟严重紊乱,身心疲惫。七是家庭关系紧张。家长过度追问、施加压力,或考生情绪波动大而拒绝沟通,都可能引发亲子冲突。
面对考后心理,考生、家长、老师如何做?
建议考生这样自助
一是接纳所有情绪。允许自己感到紧张、兴奋、失落或迷茫,这些都是正常的反应,无须抗拒或评判。二是重建生活节奏。即使处于放松状态,也应尽量保持基本的作息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可以安排一些轻松有趣的活动,如运动、阅读、培养爱好、短途旅行等,逐步填充“空窗期”。三是管理焦虑思维。意识到过度担忧和反刍并无益处。尝试将注意力拉回当下,可以通过深呼吸、正念练习等方式,或设定每天固定的“担忧时间”,其余时间转移注意力。四是主动沟通与倾诉。选择信任的家人、朋友或老师,坦诚表达自己的感受和压力。五是适度放松而非放纵。享受放松时光,但要警惕无节制的行为,找到健康、可持续的减压方式。六是探索新目标。在成绩公布前,可以了解志愿填报信息、思考兴趣方向、学习生活技能(如做饭、驾驶)、参与志愿者活动等,找回掌控感。七是举行“告别仪式”。整理书籍资料,与高中生活做一次有仪式感的告别,这有助于心理上的“翻篇”。
建议家长这样支持
一是营造宽松氛围。避免反复追问考试细节、预估分数或与其他孩子比较,明确传达无条件的爱。二是敏锐观察,耐心倾听。留意孩子的情绪和行为变化,如睡眠、饮食、社交等。当孩子愿意开口时,专注倾听,不急于评判或给出解决方案,先给予情感认同。三是尊重孩子的节奏。理解孩子可能需要独处或安静的时间,不强行打扰或安排活动,尊重他们对社交的选择(是否参加聚会)。四是做好后勤与陪伴。保证家庭环境舒适,饮食健康均衡。可以邀请孩子一起做些轻松的家庭活动,创造自然沟通的机会。五是管理自身焦虑。家长应避免将自身的焦虑传递给孩子,可寻求伴侣、朋友或专业人士的支持来处理自己的情绪。六是着眼未来,共同规划。成绩公布后,无论结果如何,都要与孩子一起理性分析,共同探讨下一步计划,如填报志愿、复读或其他路径。
落榜生更需要老师的抚慰
对于高考失利的孩子,他们和家长的心情可想而知。外人的共情安慰很重要,而与孩子关系好的老师的安慰,尤其能照亮他们前进的路。老师可以给予如下支持:一是传递包容信息。强调高考只是人生的一站,成绩并不代表全部价值,肯定所有学生在备考过程中的努力和成长。二是开放沟通渠道。毕业不断联,接受考生的倾诉,了解他们的困惑。三是提供实用信息。分享关于志愿填报、心理调适资源(如心理热线)、大学生活准备等实用信息。四是关注“特殊群体”。对预估发挥严重失常或家庭压力过大的学生,给予更多关怀,必要时与家长沟通或建议寻求专业帮助。
必要时要寻求专业帮助
如果考生出现以下任何一种情况,建议及时到专业的精神心理医疗机构检查,以免贻误病情。一是情绪持续异常。持续2周以上的情绪低落、兴趣丧失、绝望感、无价值感;或持续、过度的紧张、恐惧、坐立不安、心悸等。二是行为显著改变。严重失眠或嗜睡,食欲、体重剧变,自我封闭,言语或行为出现攻击性或自伤风险,长期沉迷网络逃避现实。三是出现明显的“躯体化症状”。如果考生考后持续出现头痛、胃痛、胸闷、心慌等症状,但到医院检查却未发现任何问题,这时要警惕是否由考后焦虑抑郁情绪引起的“躯体化症状”。四是出现精神病性症状。如幻听、幻视、妄想等。
高考只是人生的一个驿站,无论结果如何,都不能定义人生。希望每位考生都能顺利度过考后这段时光,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新的旅程。若你或身边的人正被考后心理问题困扰,可拨打梅州市24小时心理援助热线12356,这里有专业的心理医生和心理治疗师为考生和家长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梅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精神科主治医师 刘秀红 )
编辑:廖玉芳
审核:廖爱玲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