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在梅江河畔的梅州市梅雁中学。(吴腾江 摄)
“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书香氛围是一所学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办学廿年来,梅州市梅雁中学以立德树人的铸魂工程和基础教育的提质工程为抓手,以“书香校园”建设为载体,打造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学校文化,由点及面地引导全校师生与书为友,于无形之中塑造美好心灵,提高综合素质。
营造氛围
让读书成为最美风景
玉兰香读书角,学生在阅读。(学校供图)
步入梅雁中学,入眼便是一座形如汉白玉竹简书卷的办学二十周年纪念石雕矗立在求真广场正前方,石雕上的文字时刻提醒着莘莘学子要铭记“求真学问,练真本领”的校训。在广场阶梯两侧,玉兰香读书角里传来琅琅书声,不少学生坐在玉兰树掩映下的石板凳上捧书吟读。
拾级而上步入教学楼,只见楼梯和走廊两边的墙壁上,悬挂着励志名言和读书标语;教学楼走廊的“共享阅读架”,摆满了种类齐全的各类图书;每班设立的特色图书角,营造了浓厚的读书氛围。在教学楼后方,以经典诗词来命名的“立心大礼堂”“揽月篮球场”“拿云运动场”等活动场所为校园环境增添了几分青春灵动的书卷气息……不难发现,梅雁中学的一树一草都成景,一砖一瓦皆育人,校园处处渗透着独具魅力的书香育人文化理念。
梅雁中学校友办主任杨江东介绍,近年来,学校深入推进“书香校园”建设,不仅着力打造典雅与现代相结合的校园环境,让每位梅雁学子在校园内,目之所及皆为书影,行之所至皆为书香,还升级改造了智慧图书馆,丰富馆内藏书,完善图书馆管理措施,并举办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潜移默化激发学生们的阅读欲望,熏陶其乐学、善思之心,让学生们逐步形成良好的品质和高尚的情操。
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对内可聚人心、对外可展形象。除了从硬件环境上营造浓厚的书香氛围,梅雁中学还把校歌、校徽、校训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
“我们的校歌以朝气蓬勃、优美动人的旋律,意蕴深厚、内涵丰富的歌词,艺术地诠释了学校的办学理念、价值追求与教育情怀;校徽融入了‘梅花’及‘鸿雁’元素,希望梅雁学子都能历练红梅品格,树立鸿雁志向;校训则犹如学校的精神图腾,是引领学校发展、师生成长的精神宣言。”杨江东说,每次集体重要活动,学校都会让师生们合唱校歌、铭记校训,以凝聚学校精神,激发师生们的爱校之情。
多彩活动
让书香氤氲菁菁校园
除了“时时可读、处处可读”的校园阅读环境,丰富多彩、形式各样的阅读活动也让梅雁学子爱上阅读,涵养品格。
学校董事长葛成石老师世界读书日专题讲座《读书的大作用》。(学校供图)
丰顺县文联主席彭汉如分享好书《客家三部曲》。(吴腾江 摄)
梅江区作协主席朱红娜开展《小小说与阅读》讲座。
4月17日下午,在第29个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梅雁中学在该校智慧图书馆报告厅内举行了以“阅读·悦读·越读”为主题2024年世界读书日活动。活动中,来自梅江区作协和丰顺文联等单位的作家学者逐一通过唱山歌、讲故事、美文分享等形式向该校学生推荐好书并传授写作经验。师生们则一起通过诗文朗诵、课本剧表演等方式,品书香之韵,享阅读之乐,现场气氛活跃。
梅江区作协和丰顺文联等单位的作家学者来学校参加读书日活动。(学校供图)
梅雁学子在“阅读·悦读·越读”2024年世界读书日活动上进行课本剧表演。(吴腾江摄)
记者留意到,此次活动中,梅雁学子把《窦娥冤》《鸿门宴》《雷雨》等语文课本中的经典文学作品搬上了舞台,他们用精彩的台词、丰富的肢体语言、简单的道具将文学作品演绎得淋漓尽致,充分显示了梅雁学子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演能力。“我和同学参与了《雷雨》课本剧的演出,此次活动加深了我对经典名篇的理解,让我进一步感受到了语文的魅力。”梅雁中学高一年级学生孙睿晨说。
“这次读书日活动不仅是学校语文组的科研课题与读书活动相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生动实践,还是学校推进‘书香校园’建设工作中的其中一环。”杨江东介绍,作为读书日的系列活动之一,学校还在立心大礼堂开展了“读书的大作用”专题讲座,讲座由学校董事长葛成石老师主讲,他以故事代替说教,启迪学生领悟生命的广度和深度。平日里,学校还开展了专题讲座、名家诵读、好书推荐、制作书签等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培育师生审美情趣,增加学校人文底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墨韵书法室内专业老师对学生进行书法指导。(吴腾江摄)
梅雁学子在“阅读·悦读·越读”2024年世界读书日活动上进行诗文朗诵。(吴腾江摄)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致力打造“书香校园”外,梅雁中学多年来始终坚持“五育并举”,创新举措,开设了午唱经典、晚观新闻、下午跑操及书法特色课、阅读专题课等素质课堂,引导学生“读好书,写好字,做好人”,同时以校园文化节等多元活动为载体,多层次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下一步,该校将继续以建设“书香校园”为抓手,以培养学习型教师和学习型学生为目标,丰富各类素质课堂活动,真正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优秀人才,用责任与情怀朝着办成粤东名校的目标不断迈进。
本报记者:吴海清
编辑:廖玉芳
审核:廖爱玲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