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在兴宁的一个小镇,这里的春节喜庆而郑重。
“入年架,讲好话。”腊月二十五我们俗称“年廿五”,这天起正式进入年关了,我们也叫 “入年架”,人与人见面彼此说着贺年的吉祥话,互相送上祝福,一直持续到正月初五“出年架”。
年廿五这天,家家户户炸年货,我家也不例外,我和姐姐给母亲打下手,炸了一锅又一锅香喷喷的腐卷。母亲说刚出锅的腐卷有热气,还不能吃,可是我和姐姐哪里忍得住啊,于是两人经常趁母亲不注意的时候,偷偷交换个眼色,快速地拈起一块腐卷塞进嘴里,母亲发现了,最多是嗔怪地瞪我和姐姐一眼,继续忙着手里的活。看着母亲忙碌,脸上浮现着幸福的笑容,我也心满意足,因为我知道,母亲感到幸福,就是我们全家的幸福。而这样的幸福,荡漾在我们小镇的每一家。
“入年架”后的每一天,都是闲不住的。大人带着小孩大扫除,把家里的每一个角落打扫得一尘不染,家具抹得闪着明晃晃的光泽,被褥蚊帐洗晒得干净又透着好闻的清香。
一眨眼除夕到了。上午匆匆去户外折来象征驱魅、吉祥和美好的桃枝白茅,熬制出散发着浓郁香气的洗澡水,只等着下午贴好对联,沐浴后穿上崭新的新衣服新鞋袜,再到小伙伴面前转悠转悠,比比谁的更好看。除夕夜,全家人围坐在一起,一边看着春晚,一边吃着年夜饭。餐桌上少不了我们客家人的兆意菜,例如“吃鱼丸”寓意“吃唔完”,“鸡”寓意大吉大利,“酿豆腐”寓意富裕兴旺……饭桌上弥漫着舒适甜蜜,屋子里是阵阵快乐的笑声,我们吃的既是美食,又是家庭和睦、生活美满。
小镇的除夕夜充斥着烟花爆竹。爆竹声声响彻云霄,震耳欲聋,听来让人热血沸腾,大家都祈盼驱走旧年的霉运,迎来新年的好运。烟花升腾炫目,绽放在小镇的天空中,也绽放在每个人的心里,那是所有人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希望。
大年初一,爷爷奶奶留在家里待客,爸爸妈妈带着孩子们去亲戚朋友家拜年。孩子们向长辈鞠躬,祝福他们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长辈则会给孩子们发利市,祝愿他们在新的一年里学习进步、快乐成长。爸爸说,亲朋好友之间走动靠的不是礼物和财富,而是一种情谊,因为平时各自忙于生活和工作,只有利用节日多多沟通来巩固感情。一般来说,这一走动,能走到正月初五“出年架”。
家乡的春节风俗充满着浓厚的年味和家的温馨,这些习俗不但是一种传统,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家的凝聚力的体现。
现在,我又开始盼着下一个年快点到来。
作者:黄土高源(兴宁市合水学校601班)
指导老师:黄永平
编辑:廖玉芳
审核:廖爱玲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