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县区扶大宪梓中心小学:聚焦以美育人 提高学生素养

美是纯洁道德、丰富精神的重要源泉。近年来,梅县区扶大宪梓中心小学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结合校情以美育为抓手,以提高学生素养为目标,把美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让学生心灵在美育文化浸润中得到完美塑造。“美育不仅仅是一堂课、一次活动,是学生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营养基’。”梅县区扶大宪梓中心小学校长李海说,因此,学校近年来在常态化开展足球、手势舞、小小科学家、合唱团、羽毛球等特色社团的同时,着力开设了书法、扎染美育特色课程和社团,让美育之花开满校园。

扎染进课堂 非遗润童心

“为什么不能染出一模一样的布呢?”“老师,染料和染出来的颜色为什么不一致?”周三下午,一堂妙趣横生的扎染课正在进行着,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认真地制作着手里的扎染作品,零距离感受扎染艺术的魅力。老师耐心地跟学生们解释道,因为扎染的工具选择和使用,染料的温度,染的时间长短都会影响图案的形成;而染料与空气接触氧化发生了化学反应,所以变了颜色。

老师指导学生制作扎染作品。(吴丽伶 摄)

近年来,梅县区扶大宪梓中心小学依托广东省基础教育校本教研基地项目,以美术科教学问题为导向,采用任务驱动法,开展基于项目式学习教学,开发校本特色课程,形成“一校多品”的新样态。“我们把美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相结合,让学生在扎染技艺的学习中感受到深厚的传统文化,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美术教师张小琴介绍道,除了开展扎染特色社团,学校还为四、五年级学生开设扎染课程。

扎染这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已经在梅县区扶大宪梓中心小学得到传承与发展。“我从三年级开始学习扎染,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每一次打开染布时就像拆盲盒一样,充满着好奇与期待,也让我很有成就感。”502班学生邓则昊告诉记者,他觉得扎染的魅力之处在于,因捆绑的位置、力度不同所呈现出来的图案也不同,所以每幅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

学生们展示用扎染技艺创作的作品。(吴丽伶 摄)

扎染课程的开设,收获了学生与家长的一致好评:家长觉得课程的形式有趣、意义非凡,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思。“接下来,我们会不断地总结、完善扎染课程,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扎染的魅力,更加热爱非遗文化。”李海表示,学校将强化家校社联动,为学生搭建起展示与交流的舞台,让学生对美育的感悟不囿于校园的方寸空间。

书法传雅韵 墨香润校园

“民富国强万物盛 人和家兴百业昌”“万象更新迎百福 一帆风顺纳千祥”……走进梅县区扶大宪梓中心小学校园里,一阵“墨香”扑鼻而来,记者看到墙壁上、柱子上悬挂着不少学生的书法作品,漫步其间可感受到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这只是冰山一角!”张小琴介绍道,为了让学生从小练就一手好字,学校着力抓好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培养,坚持开展书法课程。

记者了解到,梅县区扶大宪梓中心小学为一至六年级学生合理安排了硬笔书法课程,确保全校学生人人参与练习。同时,该校教研团队还开发了硬笔书法校本课程,学生每周打卡练习;学校每学年还会举行“百人硬笔书法现场比赛”,并对优秀作品进行展示,以赛促学,让校园处处洋溢书法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写得一手好字,终身受益”的理念已深入该校学生的心灵,练习书法已成为学生的一种乐趣。

“为达到‘以字育德,以字启智,以字益美’的成效,全校一至六年级每班每周安排一节硬笔书法课,同时每周二、四下午课后素质拓展开设硬笔和毛笔书法社团课,由专业老师指导学生规范地书写汉字,引导学生感受汉字形之美、意之美。”张小琴告诉记者,“周周学书法”夯实了学生的书写基础,学校的写字氛围越来越浓,学生的书写水平也越来越高。

书法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不仅凝聚着中华民族的强大精神力量,也彰显了文化自信。“通过书写一竖一横、一撇一捺,加深了学生们对汉字的理解,同时也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李海说,接下来,还会继续在书法进课堂、建强师资力量方面下足功夫,让学生们在墨香中学习成长,同时广泛开展书法比赛等活动,不断调动学生的书写热情,让书法文化充盈整个校园。

本报记者:吴丽伶

通 讯 员:温锡良

编辑:廖玉芳

审核:黄宝珠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