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田并大田 闲地变宝地!蕉岭县着力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现新增耕地1679.53亩

冬日已至,蕉岭的沃土上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挖掘机、推土机正在作业,将田与田之间隆起的田埂推平。一块块小而分散的耕地,在机器的作业之下,变成了一整片大而精的耕地。“现在都在用机器翻土,等田地整理好之后,就可以让企业‘入田’耕作了。”看着忙碌的场景,新铺镇副镇长林若文很是欣慰。

小田并大田,闲地变宝地。近年来,蕉岭县着力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提前规划、强化保障、全域推进,对零散的土地进行集中连片整治,让闲田焕发新活力。至目前,蕉岭县已实现集中连片流转100亩以上耕地3.48万亩,流转率39%,提前完成目标任务,并实现新增耕地1679.53亩。

坚持系统谋划

做到全域整治“心中有数”

驱车来到蓝坊镇石中村,只见一台台挖掘机正在紧张作业。工人们操作着吊臂,将原本坑洼不平的土地整理成平坦宽阔的模样;土地的一旁,用水泥修建的水渠已然成形,待土地平整完成,便可通水灌溉。“我们依托高标准农田建设,对镇域内土地实施碎片化整治,将原有300多块碎田连片集中整理成60块大田。建设完成之后,种植大户就会利用好土地,进行烟稻轮作,只需要一年这块土地就能‘生金’。”蓝坊镇党委副书记王征霖说,“我们通过村集体收储发包的形式,既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又壮大村集体经济,真正实现‘荒土地’变‘金良田’”。

眼下,新一轮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专项行动正在蕉岭铺开。通过谋划耕地集中连片整治区建设,曾经分散的田地正被聚拢起来,变成一块块高标准农田,实现小田并大田。“目前,蕉岭的土地存在着细碎化、耕作人不多、产出率不高等问题。”蕉岭县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年轻人不愿种地,老年人劳动能力丧失”的现象在蕉岭并不鲜见,因此,把分散的土地集中起来,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就变得很关键。

蕉岭县引导农户将零散土地集中起来,有效提升农业经济发展效益。

整治土地,规划先行。2023年10月市委、市政府印发《梅州市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施意见》以来,蕉岭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积极谋划整县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组织编制《蕉岭县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施方案》,从蕉岭的地理特点和土地现状出发,对零散的农用地进行集中连片打造,并于今年9月获得省自然资源厅批复,是全市首个全县实施的整治方案。“我们计划在各镇多点开花,大力开展耕地集中连片整治区建设,全力打造若干个‘千亩方’。”蕉岭县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说。

为调动小田并大田的积极性,蕉岭紧抓省级第二批耕地集中连片整治试点工作机遇,创新探索土地经营权托管入股等耕地整治模式,健全农户、村集体、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多元化利益共享机制,农户通过土地经营权托管入股方式将承包地交予村集体进行统一管理、经营,再由村集体引入农业规模经营主体进行规模化种植,最终让农户获得土地流转、股份分红等多种收益。

此外,为解决原有农田基础设施配套不好、土地肥力差等问题,当地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实施耕地集中连片整治建设,改造成为一块块高标准农田,确保农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通过土地整理,提高土地质量,增加土地收益,让“差田变好田”。“我们还积极推广农机深耕深松、测土配方施肥、增施有机肥等新技术,持续提升耕地肥力等级。”蕉岭县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说。

注重因地制宜

实现全民支持全民参与

“以前只要提到推掉田埂集中流转,村民就说难度大,没法实施。”新铺镇下南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林金淼还清楚记得改革开始时碰到的“钉子”。“村民主要存在的疑虑是怕推掉田埂,分不清哪块田是谁家的,怕将来恢复时,自家田块面积会减少,担心土地集中流转后,拿不到流转费,过去自给自足种菜的地方没有了,还有些种粮大户想自己种地。”林金淼说。

要把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做好,必须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打消他们的顾虑。下南村面积大、人口多,有着良好的耕地条件。“下南村耕地平坦开阔,基础条件好;村里的耕地与附近几个村的耕地加起来约有1000亩。”林金淼介绍说。

新铺镇下南村通过整合田地,实现“小块变大块,多块变一块”。

全域土地推进之初,大部分村民持怀疑态度。对此,镇村干部积极担当,引进国企全流程合作,依托“EPC+O”模式先行从村民手上完成流转,再通过土地平整、国企运营等方式实现规模经营,让村民按照股份获得流转金或土地经营收入分红。

近年来,下南村通过整合田地,在原亩数不变的情况下,实现“小块并大块、多块变一块”。“确权登记颁证后,各家田地信息都清清楚楚。”林金淼说,为推行改革,村里多次召开大会,村干部和党员挨家挨户上门向村民解释土地确权承包政策。如今,承包协议在手,村民的顾虑也打消了。

无独有偶,在广福镇石峰村,村党组织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以村民小组为单位,按照入股自愿、退股自由的原则,引导农户以承包经营权入股,实现“一户一块田”。石峰村鼓励撂荒农户无偿退出经营权,期限为5年,统一交由合作社托管。通过股权或份额量化,将分散在每家每户的耕地经营权“化零为整”,实现股权到人、股份合作、集体运营。目前,该村已流转土地1600亩。

不仅如此,石峰村还是目前全市最大的村级烟草基地和梅州烟草核心产区。石峰村村委会将整理后的连片耕地集约起来,大力引进水稻制种产业,大力扶持困难户和村民推广早季种植烤烟、晚季水稻制种产业,走出了一条“上季种烟、下季制种”的特色产业发展增收路。依托“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和企业全程技术指导参与杂交水稻制种产业,质量有保障,产品不愁销。“我们计算过,发展制种产业可让每户每亩纯收入比种植水稻多1500元左右,带动村民增收225万多元。”石峰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钟景维说。

“烟稻连作,实现了稳粮与增收双赢。”钟景维说,抓住效益导向这把“金钥匙”,村民们看到了收益,其余工作也就能顺利推进。通过承包权不动、经营权交换等方式,蕉岭引导农户将零散土地集中起来,变“一户多块田”为“一户一块田”。在整村并田基础上,以“一村一块田”方式整村流转,有效提升了农业经济发展效益。

强调产业导入

做好土地整治“后半篇文章”

行走在三圳镇招福村的田间地头,集中成片种植的一垄垄芥菜肥硕翠绿、长势喜人。趁着晴好天气,村民们正为芥菜浇水施肥。而来到另一边的现代化咸菜加工厂,映入眼帘的是成百上千的泥瓮,从门口到墙尾有序排列。村民们正忙着将芥菜进行打包……一派忙碌的景象。

三圳镇富民强村公司将这一片田地里的芥菜承包了下来,采取“企业+村集体+农户”模式,大力推广“订单式”种植,并发动招福、福北、九岭、芳心等多村参与。“种植芥菜周期短,我们发动招福村六七十户农户种植芥菜,并且以订单的方式向农户收购芥菜,亩产值约4000元,成本约2000元,亩产值纯利润有2000元左右。”招福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钟永增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直观地向记者展示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给村里带来的实在成效。

蕉岭县着力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对零散土地进行集中连片整治,让闲田焕发新活力。

新鲜的芥菜苦中带鲜,但保质周期短,且产品附加值不高。为进一步提高蔬菜产业附加值,三圳镇发动富民强村公司联合三圳镇美丽乡村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和嘉优农业,投资250万元建设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的现代化咸菜加工厂,以精深加工提升产品附加值,合力擦亮“三圳嘉”咸菜品牌,带动村集体实现增收。“村集体以富民强村公司的名义入股咸菜加工厂,通过分红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钟永增告诉记者,“去年,芥菜亩产达到7000斤,制成咸菜的约占70%,产量约有50万斤。加工厂也在与销售公司合作,他们负责销往珠三角地区。一年整体收益有100万元左右,富民强村公司的利润收入可达20多万元,农户亩均增收2000元,村集体经济增收5万元”。

三圳镇党委委员、副镇长陈志雄表示,接下来,三圳镇将以建设“百千万工程”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方面的破题攻坚行动示范镇为契机,持续巩固壮大芥菜、香水柠檬、淮山等特色农业产业,推动富民强村公司联农带农,发挥“产业村长”作用,探索建立“富民强村公司+龙头企业+村集体+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延伸拓展产业链条,持续增强镇村经济“造血”功能,推动村集体经济收入持续增长。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给农村带来了新面貌,进一步推动了“百千万工程”在蕉岭落地见效。“我们将继续做好新铺试点示范提升。以点带面,及时总结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形成示范效应,持续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助力‘百千万工程’实现跨越式发展。”蕉岭县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梅州日报记者:杨乔颖

特约记者:丘林强 廖静宜

图片:丘林强

编辑:李舒宇

审核:张英昊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